出处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1-27,共7页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6
-
1胡旭晟.先秦名家学派法律观阐释——以理论逻辑的分析为主体[J].法学研究,1996,18(6):136-149. 被引量:5
-
2王良学.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上民商法经济法的影响(下)[J].新东方,1996,5(4):57-69. 被引量:4
-
3徐忠明.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4):56-64. 被引量:29
-
4张晋藩.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通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2(3):54-61. 被引量:42
-
5范忠信.贱讼:中国古代法观念中的一个有趣逻辑[J].比较法研究,1989,3(2):62-67. 被引量:39
-
6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的形态为素材[J].比较法研究,1988,2(3):18-26. 被引量:126
共引文献230
-
1张宇琛.刑讯逼供的文化根源追问[J].社会科学家,2021(2):118-122. 被引量:1
-
2尤陈俊.从当事人的诉讼策略看清代“讼费高昂”书写的话语性特征[J].中外法学,2022,34(3):586-605. 被引量:1
-
3王炳军.清代未成年人杀人案审理中“恤幼”律例的适用——兼论“非规则型法”[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0(1):97-103. 被引量:3
-
4张学君.刑民交叉案件'先刑后民'处理原则的解构[J].楚天法治,2018(24):149-150.
-
5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4):74-78. 被引量:1
-
6李显冬,姜涛.传统“无讼”观与移植法律在当代中国的碰撞与融合[J].学习与探索,2006(4):116-119. 被引量:5
-
7李俊强.魏晋南北朝律学与古罗马法学之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1):222-224.
-
8刘宗开.论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J].前沿,2002(1):60-63. 被引量:2
-
9张万军,赵友新.探寻中华行刑文明之路——兼论汉代与古罗马行刑文化的暗合与差异[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6-59.
-
10吴丹红.传统诉讼文化新解——回归传统语境的一种思路[J].西部法学评论,2009(1):24-29. 被引量:5
-
1古人怎样用司法解决纠纷[J].财会月刊,2011(12).
-
2杨桂森.知识分子与民族命运[J].惠州大学学报,2001,21(3):11-13.
-
3孙建春,李红军."司法为民"新议[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2-64.
-
4袁会丽,王超.对中国传统无讼观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3):42-43.
-
5王聚芹,饶一鸣.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正当性[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32(7):5-9.
-
6微观察[J].乡音,2014(1):1-1.
-
7王一博.“无讼”与治安调解[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8(3):24-26. 被引量:1
-
8陈秀萍.“无讼”及其对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4):9-12. 被引量:3
-
9陆伟志.“无讼”法律传统的法治回应[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5):104-107. 被引量:1
-
10论点摘编[J].团结,2006(5):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