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体验及其价值──马斯洛思想研究之三
被引量:6
出处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2-65,共4页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0
-
1李丁.极限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状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S1):205-207. 被引量:21
-
2常生,陈及治.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被引量:36
-
3田学红,刘徽,郑碧波.马斯洛高峰体验学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86-88. 被引量:16
-
4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高峰体验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4(11):60-61. 被引量:39
-
5赵燕,张永军,纪丽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行为干预中的运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5):54-56. 被引量:8
-
6曹建民,张健.极限运动(一)[J].中国学校体育,2002,21(1):48-49. 被引量:33
-
7宋晓东,杨习锋,胡洪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初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21(1):44-45. 被引量:22
-
8郑浩然,刘嘉丽.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青年文化与极限运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5,12(3):135-137. 被引量:33
-
9苏雅娟.简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124-126. 被引量:12
-
10司琦.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2):76-83. 被引量:109
引证文献6
-
1徐慧媛.青少年参与游乐性极限运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4,36(5):109-113. 被引量:2
-
2董盈盈,文新华.“高峰体验”课程: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3):18-21. 被引量:24
-
3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研究——一个假设性理论框架[J].体育科学,2008,28(1):71-75. 被引量:24
-
4安丽绍,韩建华.美国研究型大学高峰体验课程对我国大学本科实践课程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23(4):60-62. 被引量:10
-
5黄东兵,韦芳,朱盼盼.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高峰体验课探讨[J].科教导刊,2013(23):131-132.
-
6罗月领,舒博.高峰体验理论在高校创业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64-166.
二级引证文献56
-
1于海娟.职业女性休闲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6):87-89.
-
2叶信治,黄璐.美国大学的顶点课程初探[J].教育与考试,2009(6):64-67. 被引量:16
-
3赵晓霞.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特征[J].现代大学教育,2006,22(5):105-108. 被引量:33
-
4刘健,罗三强.单片机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07X):45-47. 被引量:4
-
5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6):39-46. 被引量:21
-
6孙优萍,吕宏芬.试论独立学院研究性学习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9(6):38-41. 被引量:2
-
7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因素的理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27-132. 被引量:6
-
8龚跃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实践能力需求及培养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99-100. 被引量:2
-
9郑祥荣.青少年锻炼行为分阶段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干预策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6):114-119. 被引量:11
-
10王菁.南部沿海区域休闲体育的文化生态学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34-37. 被引量:7
-
1毕淑敏.你是百分之三吗[J].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4,0(10):42-43.
-
2程子漾.如果你真的爱我,让我走开[J].视野,2001(3).
-
3王乾坤.残疾:人类的象征[J].社会学家茶座,2002(1):90-95.
-
4刘雷,李峰.用呼吸释放压力[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5,0(4):44-44.
-
5楼宇烈.自然无为在管理中的运用[J].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7,0(8):20-21.
-
6王丹,吕英.浅谈人才测评的理论渊源[J].管理观察,2007,0(6):113-114. 被引量:3
-
7邢军.“自然无为”观及其对国民性影响探析[J].江苏社会科学,1988(Z2):33-36.
-
8J.L.詹宁斯,亦舟.从语文学到存在心理学:尼采早期著作的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8(10):41-42.
-
9摇滚壳.星光灿烂的日子——谨以此送给所有的卫视爱好者朋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5(16):71-71.
-
10姚文放.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美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9(4):32-3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