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甘肃高师学报》
1998年第4期12-14,共3页
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
同被引文献14
-
1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8-14. 被引量:77
-
2祝牧君.隐喻概念系统内部的纵向联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1):136-140. 被引量:3
-
3黄洁.汉语个体量词与民族具象思维关系论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6):94-96. 被引量:6
-
4陈绂.谈汉语陪伴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1998(4):27-32. 被引量:22
-
5王冬梅.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6):56-60. 被引量:16
-
6何杰,何平.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76-80. 被引量:12
-
7缑瑞隆.认知分析与对外汉语示形量词教学——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个案研究系列之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3):14-18. 被引量:15
-
8蒋宗霞.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及其发展趋势[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
-
9王素梅.从汉语量词的形象性谈量词的用法及教学[J].语言与翻译,1996(1):58-60. 被引量:3
-
10王志芳.量词“个”的使用泛化管见[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2):49-5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7
-
1孙肇春.模糊理论与空间义量词认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3):107-110.
-
2刘艳生.透视量词“条”和“根”[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8):31-33.
-
3吴春相.现代汉语“数+量+形”结构的机制和动因——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J].当代修辞学,2015(1):28-36. 被引量:16
-
4刘怡菁,朱佳敏,张垲,卢祥云.计量植物和植物器官的量词[J].生物学教学,2017,42(12):53-53.
-
5朱德光,谢源清.英汉语量词的异同及其认知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4):145-147. 被引量:1
-
6马晓燕.浅析汉维语量词形象性与模糊性[J].北方文学,2019,0(5):203-205.
-
7曾传禄.汉语量词语义的认知阐释[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0(12):120-122. 被引量:2
-
1林秀君.论汉语的艺术美感[J].电影文学,2006(1):27-29.
-
2韩晓慧.浅谈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J].校园英语,2012(7):141-142.
-
3姜杰.我们可以有许多第一次[J].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0(6):4-5.
-
4张国鹄.漫话“绘影”[J].写作,2005(2):9-10.
-
5夏俊荣.古文今译的真善美——从《屈原列传》的多种今译本说起[J].当代修辞学,1992(3):20-22.
-
6孙颖.论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J].山西青年,2016,0(6):52-52. 被引量:1
-
7马巧茹.从“crutches”看英语常用修辞格[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7(1):40-42.
-
8郭利芳.浅谈智能化时代的大学生母语文化教育[J].亚太教育,2016,0(29):59-59.
-
9李海红.浅析英语词汇复现及其文体效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58-1159.
-
10兰宁鸽,韩芳.汉英文化差异对借喻英译的影响与异化翻译[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2(4):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