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庄学对“死”的审美认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与人类同龄的文化问题。“死亡”本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事实上,“死亡”却也是一种极难解释的现象。思想家们由此引发出诸多的哲理思考:从有限到无限、从此岸到彼岸,以及超越、解脱、痛苦、恐惧、忧患等等。对生与死的认识不同,也就意味着世界观的不同。 生死观在基督教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同原罪的观念和得救的希望联系在一起,虚构出尽善尽美、
作者
谭笑风
出处
《中州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5-27,共3页
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庄子
审美认识
海德格尔
儒家思想
庄学
理想人格
生与死
自然原则
庄子哲学
基督教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1
赖永兵.
庄子美学思想研究二十年述评[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6):63-66.
被引量:3
2
郭丽娟.
论庄子的生死观及其悲剧心态[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7):54-56.
被引量:1
3
储昭华.
庄子生死观的政治哲学解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4(1):82-87.
被引量:2
4
侯李游美.
庄子内向性生死观及其美学意蕴[J]
.中华文化论坛,2016(4):73-77.
被引量:1
5
张亚新.
庄子哲学:从反思生命开始[J]
.江汉论坛,2004(4):84-8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晓晓.
庄子生死观及其美学意蕴[J]
.读天下,2016,0(17):308-309.
1
王峰,郭昭第.
自然境界:审美认识的最高境界及其层次[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31-34.
被引量:1
2
张尚仁.
哲理思考随笔——“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吗?[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24-27.
3
申家仁.
功利认识先于审美认识——读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4(3):83-88.
4
余友生.
论有限与无限[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0(2):32-36.
5
束有春.
先秦音声之美的发展历程[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82-85.
6
章海荣.
审美场简议[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86-90.
被引量:1
7
周承芳.
审美主体诸因素对审美认识的影响作用[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7(1):72-73.
8
徐志兴.
老子美学与中国书画[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4(2):62-70.
9
伊丽娜.
梁启超“仁”之人生观思想探究[J]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4):74-75.
10
袁振保.
论审美的理智性[J]
.台州师专学报,1996,18(2):27-36.
中州大学学报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