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20-23,共4页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5
-
1温力.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J].体育科学,1992,13(3):5-8. 被引量:18
-
2祝东伟.从“礼”与“法”角度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S1):55-59. 被引量:4
-
3温力.武术的内外兼修和它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J].体育科学,1990,11(3):12-15. 被引量:26
-
4王忠武.浅论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J].社会科学,1994(12):48-51. 被引量:7
-
5周昌忠.试论西方科学的文化精神[J].社会科学,1994(1):34-38. 被引量:7
-
6杨建营.对比奥运竞技体育谈中国武术体系的未来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50-53. 被引量:18
-
7北京大学五教授的笔谈.探求中国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完美契合之路[J].中国大学教育,2002,(5):20-20.
-
8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3).33.
-
9.罗素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9.35.
-
10蔡龙云.我对武术的看法.新体育,1957,(2).
二级引证文献15
-
1赵俊伟,王彤.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5(S2):67-68.
-
2花蕊.武术跻身奥运的可能性和途径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S1):115-116.
-
3李龙.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功利性特征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9-10. 被引量:5
-
4李龙,苏睿.现代竞技体育功利价值观泛化的社会成因及其矫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1):29-32. 被引量:11
-
5陈海鸥.从奥林匹克文化看中国武术与奥运会的机缘[J].搏击(武术科学),2009,6(3):24-25.
-
6林小美,张丽,林北生,吴剑.中国武术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6):90-96. 被引量:16
-
7顾莉.竞技武术套路的文化追求[J].科技信息,2009(8):212-212.
-
8胡勇刚.当代竞技体育技术化的价值审视及伦理学困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45-48.
-
9秦丽.从中西体育文化视角探讨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32(1):59-61. 被引量:1
-
10郑健.沉醉与清醒:对武术“入奥”再次失败的理性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3):90-93. 被引量:3
-
1邓寿鹏.东方传统文化与世界科技发展[J].科学学研究,1990,8(1):1-10. 被引量:1
-
2赵应娟.中法人文交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碰撞与融合[J].中外文化交流,2012(10):46-49.
-
3黄健.漫谈“生活品质国际体验区”的文化建设[J].杭州(生活品质),2009(4):13-14.
-
4关于量子PDE档案管理软件培训通知[J].浙江档案,2006(4):41-41.
-
5贺圣达.加强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合作[J].东南亚南亚研究,1997,0(3):1-5. 被引量:4
-
6赵雅安.开在文明古邦上的美之花[J].东方艺术,1995(1):61-61.
-
7宋瑞芝,黎海波.民主与权威的张力:东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3(3):75-77.
-
8罗传芳.“世纪之交东方文化走向”学术座谈会概述[J].哲学动态,1998(11):13-14. 被引量:2
-
9肖远平.生命美学的直觉体验——彝族苗族虎故事审美心理比较探寻[J].贵州民族研究,2008,28(5):83-87. 被引量:8
-
10金元浦.将人文奥运提升到战略高度[J].瞭望,2004(35):61-61.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