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4-39,共6页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40
-
1刘艳.试论走向“生存论”的教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3):25-27. 被引量:1
-
2王岳川.后现代与当代中国思想的内在紧张[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4):1-7. 被引量:5
-
3李培超.应走进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3):18-22. 被引量:9
-
4刘笑盈.关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理论思考[J].史学月刊,1992(4):111-118. 被引量:4
-
5沈斐.科学发展观的深层价值意蕴——走出胚胎发育隐喻的误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13(3):69-73.
-
6高冬东,李晓玉.论后现代思潮与心理学的关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63-65. 被引量:1
-
7李召存.走向意义关照的课程知识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5):23-26. 被引量:11
-
8李召存.论两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J].上海教育科研,2006(3):27-29. 被引量:4
-
9李召存.课程知识的生存论透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8):33-36. 被引量:17
-
10丁晓蔚.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知识观[J].新课程研究,2006(12):6-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
-
1常永才.试论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6):47-51. 被引量:8
-
2徐继存.现代教学论阐释[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5(1):21-25. 被引量:6
-
3杨树标.对历史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历史教学问题,1998(4):41-44. 被引量:4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民族教育四十年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1989-10-18.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8董云虎.世界人权约法总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
9桑新民.教学哲学的时代辨析与发展前景[J].教育研究,1993,(1):4-5.
-
10郝德永.论课程标准恰切性的一般标准[J].锦州师院学报,1997,(4):44-49.
-
1周良发,郭洁.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蔡元培——以梁漱溟、冯友兰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27(8):5-9.
-
2唐良平.教师的哲学品质与高中课改[J].中国德育,2009,4(6):43-45.
-
3张敏.校长要有水的哲学品质[J].师资建设,2015,0(10):72-73.
-
4梁会兰.中国哲学对现代文明的意义[J].文教资料,2006(23):66-67. 被引量:1
-
5冯文全.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91-94. 被引量:11
-
6张培,苏艳霞.梁漱溟德育思想述要[J].兰台世界(上旬),2013(3):42-43.
-
7教育如何走向哲学[J].语文建设,2005(7):9-10.
-
8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初探——从教育本质谈起[J].上海教育科研,1997(8):1-4. 被引量:3
-
9谢逸.马一浮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铜陵学院学报,2010,9(3):122-123.
-
10贺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J].新华文摘,2009(3):32-3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