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知识(三十三)动词的文体价值(一)
被引量:1
出处
《德语人文研究》
1997年第3期9-11,共3页
Germanistische Kulturwissenschaften
同被引文献16
-
1朱东华.转喻在新闻语篇的语义表征及语用功能[J].当代外语研究,2010(5):51-55. 被引量:1
-
2李慧,李经伟.基于语料库的情态动词can否定式口语化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0(6):35-38. 被引量:3
-
3胡文仲.现代文体学的沿革、流派和争论[J].外国语,1984,7(5):9-15. 被引量:2
-
4高芳,徐盛桓.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4):13-16. 被引量:56
-
5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5):335-339. 被引量:113
-
6徐盛桓.名动转用与功能代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2-5. 被引量:50
-
7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24(1):15-23. 被引量:130
-
8胡壮麟.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88-94. 被引量:244
-
9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2):83-90. 被引量:344
-
10黄忠廉.词-小句语际转换机制——小句中枢全译说研究之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4):40-43. 被引量:2
-
1熊燕.从语言结构视角分析德语中的名词化语体[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10):44-47. 被引量:1
-
2杨文娟.论辞格的选用与题旨情境的关系[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10(2):32-33.
-
3李逵六.文体学知识(三十四) 动词的文体价值(二)[J].德语人文研究,1997(4):12-13.
-
4陆宏良.德语句框结构形式[J].德语人文研究,1999(1):64-66.
-
5宋雨薇.论一种特殊的比喻构式[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12):71-73.
-
6安贞慧.谈商务英语写作中文体意识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7):123-124.
-
7李逵六.文体学知识三十五──副词的文体价值[J].德语人文研究,1997(6):12-14.
-
8文体学知识(三十六) 文体色彩[J].德语人文研究,1998(3):15-17.
-
9谢琼.浅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J].科教文汇,2008(13):82-82.
-
10韩春英.文体学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15(1):63-6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