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定位
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20-22,共3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248
-
1李国华.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1):49-51.
-
2张怀承.论道德传统的创造与超越[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3-6.
-
3司晓莉,韦留柱.强化实践控制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3):50-53.
-
4崔建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7.
-
5陆德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现代人格铸塑[J].社会科学战线,1999(5):95-100. 被引量:2
-
6吴小英.“权利义务一致性”的法哲学释义[J].广西社会科学,1999(3):84-86. 被引量:1
-
7高九江.中国现阶段不宜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与谢练高同志商榷[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11-14.
-
8张德明.从“他者”意识到“类本位”意识——试述后殖民时代的批评新观念[J].浙江学刊,1999(6):121-126. 被引量:4
-
9张志伟,吴哲敏.关于自我牺牲的心理机制分析[J].江汉论坛,1999(3):87-90. 被引量:5
-
10马志生,冯建军.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超越与类主体的凸现[J].学术月刊,1999,31(12):16-20. 被引量:3
-
1徐亚荣.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1):53-54.
-
2赵惠敏.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J].中州学刊,2001(5):63-65. 被引量:1
-
3张奎.科学发展观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J].科技致富向导,2010,0(7X):287-288.
-
4刘道镛.从大局和全局上认识精神文明建设[J].学海,1996(6):6-7.
-
5杨继征.讲究“针对性”和“目的性”[J].天津支部生活,2008(1):45-45.
-
6刘锡桓.论党的执政理念的合规律性维度与合目的性维度的统一[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8):51-55. 被引量:2
-
7方爱东.“德治”属性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4):28-31.
-
8汤,刘雪时,赖毛毛.政策的特征[J].资料通讯,2003(1):34-34.
-
9新名词[J].实践,2007(Z1):61-61.
-
10张睿.从“立场”到“观点”:生态文明的理念创新与时代价值[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5):45-4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