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思路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1周海飞.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的批判[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7):147-148.
-
2马曦.政治经济学研究与人本主义逻辑的解构——重新认识《评李斯特》的历史地位[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5):40-44.
-
3臧佩洪.马克思历史意识的觉醒[J].南京社会科学,1997(8):18-22. 被引量:1
-
4张一兵.人本主义逻辑的亚意图颠覆──马克思《评李斯特》的文本解读[J].江苏社会科学,1995(6):62-67. 被引量:7
-
5史小宁,常娟娟.从李斯特到马克思:论生产力理论的历史嬗变与价值整合[J].求实,2011(5):8-12. 被引量:1
-
6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上)——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J].人文杂志,2005(5):12-20. 被引量:1
-
7冯景源.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批判研究在唯物史观制定中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3):179-193. 被引量:1
-
8张一兵.经济学研究视域中的哲学失语——青年马克思《巴黎笔记》的摘录性文本研究[J].理论探讨,1998(5):30-36.
-
9姜海波.唯物史观的前页:关于生产力的提纲[J].江海学刊,2010(4):37-43. 被引量:2
-
10张一兵.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与《曼彻斯特笔记》[J].求实,1999(1):11-1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