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与借鉴: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1傅济锋.反腐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15(28):54-55.
-
2林君.“十一五”期间我省文化建设成果丰硕[J].新长征,2011(2):8-10.
-
3彭经纬.创建组工新文化 树立组工新形象[J].党员生活(湖北),2008(10):34-34.
-
4江伟,谢文哲.专家证人若干问题的探讨(上)——以我国证据立法为背景[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10-14. 被引量:6
-
5江伟,谢文哲.专家证人若干问题的探讨(下)——以我国证据立法为背景[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2):9-13. 被引量:1
-
6彭焕才.大胆吸收与借鉴资本主义文化: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理论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3):95-99.
-
7杨凤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文化转型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15(4):120-120.
-
8陈红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防止马克思主义工具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6):14-19. 被引量:1
-
9汤家玉.“三个代表”思想与一国两制[J].四川统一战线,2001,0(12):8-9.
-
10唐智敏,刘梦娟.浅谈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传承,2008(24):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