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文史》
1997年第2期5-7,共3页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同被引文献15
-
1王贵松.国务院的宪法地位[J].中外法学,2021(1):203-222. 被引量:21
-
2过家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翻译中的政治考虑[J].上海翻译,2005(2):20-22. 被引量:11
-
3施雨丹.基于主动公民观的香港公民教育发展——国家认同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9-114. 被引量:14
-
4万齐洲.近代“主权”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4(6):48-51. 被引量:3
-
5韩大元.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宪法地位[J].法学评论,2013,31(6):3-17. 被引量:73
-
6强世功.认真对待香港本土意识探索强化国家认同之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5):22-25. 被引量:27
-
7王衡.国家认同、民主观念与政治信任--基于香港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3):147-161. 被引量:42
-
8杨晗旭,徐海波.“他者即恶”——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与国家认同的流变[J].中国青年研究,2016(2):11-15. 被引量:17
-
9沈本秋.观念挑战与制度短缺:港人的国家认同建构之困——以香港国民教育问题为例[J].科学社会主义,2016(5):137-142. 被引量:9
-
10周少青.加拿大多民族国家构建中的国家认同问题[J].民族研究,2017(2):16-30. 被引量:10
-
1罗瑛.香港教育现状与面临的课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7,1(3):13-15. 被引量:2
-
2庄金锋,一言.现代香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世界教育信息,1994,7(4):10-13.
-
3黄英琦.香港教育的量化与质化[J].经济导报,2010(40):17-17.
-
4许高勇.战后港英政府“提供不足、负面管制”教育政策探析——以“劳校事件”和“渔校事件”为个案[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4,35(3):75-82.
-
5邹伟新.战后初期香港教育危机及港英政府对策(1945-1955)[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1-73. 被引量:2
-
6钟燕珍.论70年代香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教学语言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2010(11):44-46.
-
7一张入场券[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2014,0(7):95-95.
-
8张秋菊.战后香港教育危机与港英政府应对政策——基于教育司收回劳校与渔校风波的分析[J].教育史研究辑刊,2014(1):55-57.
-
9丁邦平.论战后香港教育的发展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4):2-6. 被引量:1
-
10陈江玲.香港青年教育问题反思[J].新西部(下旬·理论),2016(11):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