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析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85-88,共4页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共引文献647
-
1胡志高.环境殖民主义:当前南北双方在环境问题上矛盾加剧的深刻根源[J].桂海论丛,2000,16(5):94-96. 被引量:6
-
2庞本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与建设途径[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3(6):20-21.
-
3王业兴.政治文明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1(2):24-27.
-
4肖安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种认识和行为的依据[J].社科纵横,2002,17(5):64-66. 被引量:4
-
5张昌文.“三个代表”与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J].理论与实践(贵州),2002(3):8-9. 被引量:1
-
6孙力.论民主集中制的发展[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2):20-24. 被引量:2
-
7戴天喜.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充分发挥党内民主[J].兵团党校学报,2001(5):12-14.
-
8解永强.论我国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地位与作用[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2(3):11-14. 被引量:2
-
9梁敬升.论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的基本经验——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1,17(4):63-65.
-
10廖雄军.创立教育领导学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3):52-54. 被引量:2
-
1张家柬.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加强军队党的作风建设[J].政工学刊,2002(1):9-10.
-
2刘永富.民主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J].武陵学刊,1996,31(2):6-8.
-
3武晋斌,冯龙芝.浅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20(S1):141-142.
-
4胡爱民.试论三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民主地位观[J].绥化师专学报,2003,23(4):18-20.
-
5冯必扬.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与手段[J].唯实,2011(6):20-22. 被引量:5
-
6朱峻峰.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性[J].社会科学,1998(4):2-6.
-
7王文波.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简析[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1):9-12.
-
8柳成焱.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内涵的再认识[J].科学社会主义,2005(4):37-39.
-
9韦晓宏,韦煜.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认识[J].兰州学刊,2004(4):53-54.
-
10坚毅.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观点综述[J].求实,1997(1):46-4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