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88-92,共5页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132
-
1周锁英.犹太道德观的成功展现和圣经原型的成功运用——《装配工》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5(z3):78-79. 被引量:2
-
2曾艳钰.论马拉默德小说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45-49. 被引量:8
-
3乔国强.后异化:菲利普·罗斯创作的新视域[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5):56-61. 被引量:14
-
4黄凌.多棱镜下的辛格宗教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82-86. 被引量:4
-
5黄吟.谈辛格小说鲜明的犹太文学主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1):79-80. 被引量:4
-
6宋凌.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角度看《基辅怨》中的雅柯夫[J].社科纵横,2004,19(1):139-140. 被引量:2
-
7师彦灵,蒋翃遐.论《伙计》的反讽艺术[J].社科纵横,2003,18(1):87-88. 被引量:2
-
8胡碧媛.犹太文化与犹太身份:美国犹太文学人物剖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7(2):35-39. 被引量:1
-
9王丽亚.分歧与对话——后结构主义批评下的叙事学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1999(4):32-39. 被引量:22
-
10杨广宇.试论马拉默德的小说《信》[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4):43-4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3
-
1韩玉群,杨志芳.马拉默德和《店员》[J].绥化师专学报,2004,24(3):87-88. 被引量:2
-
2李宛悦.犹太人道主义的乐观精神——读《店员》看马拉默德[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54-57.
-
3廖海燕.身份的追寻——雅柯夫的精神之旅[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2):52-53.
-
4乔国强.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J].当代外国文学,2009,30(1):32-46. 被引量:13
-
5刘琪.从文化视角解析银冠——弘扬犹太性[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2):98-100.
-
6李琪.解读马拉默德短篇小说《魔桶》[J].科技信息,2010(31).
-
7李莉莉.《店员》伦理内蕴的三维视阈[J].学术交流,2012(4):182-185.
-
8李莉莉.国内马拉默德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7-30. 被引量:2
-
9徐慧.牺牲与救赎:马拉默德笔下的犹太文化母题[J].学术交流,2013(2):199-202. 被引量:1
-
10薛丽.伯纳德·马拉默德短篇小说的犹太伦理道德观解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7):107-1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
1任虎军.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在中国[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235-249. 被引量:2
-
2乔国强.中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现状[J].当代外国文学,2009,30(1):32-46. 被引量:13
-
3林莉.论菲利普·罗斯小说《鬼退场》的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9,30(4):87-95. 被引量:6
-
4高莉敏.语言自觉与文化身份建构——保罗·奥斯特《玻璃城》中隐含的犹太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4):50-54. 被引量:1
-
5朴玉.评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的历史书写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0,31(4):83-91. 被引量:10
-
6高莉敏.《美国犹太文学》:文化视域下的美国犹太文学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1-3. 被引量:2
-
7陈秋玲.我国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11(36):199-200. 被引量:2
-
8马荣.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辛格小说中人性-道德-信仰的建构——以《卢布林的魔术师》为例[J].北方文学(中),2012(4):1-3.
-
9李莉莉.国内马拉默德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27-30. 被引量:2
-
10李燕.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3(10):8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