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话说传统文学的“大团圆结局”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出现于元明清三代的小说、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从那近千年来弥漫着始悲终喜、悲喜交加气息的"团圆"文学,便可见出我们民族独具的审美观念。作为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学观念,"团圆"
作者
钟军红
出处
《语文月刊》
1997年第12期2-3,共2页
关键词
大团圆结局
审美观念
传统文学
文学观念
民族传统
戏曲
小说
近千年
中国文化史
人文景观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1
王家东.
论中国式大团圆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社会悲剧性[J]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75-77.
被引量:1
2
谢桃坊.
庸俗社会的现实展览——中国文学大团圆结局剖析之三[J]
.古典文学知识,1994,0(3):32-37.
被引量:2
3
李志琴.
大团圆结局的文化意蕴[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2):9-1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李晓红.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大团圆”结局[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35-36.
1
沈娜娜.
现实照进梦想——从《牡丹亭》的结尾看汤显祖思想的现实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167-167.
2
余秋雨.
闪问余秋雨[J]
.社区,2010(8):19-21.
3
房向东.
鲁迅这座山[J]
.粤海风,2016(2):64-67.
4
王吴军.
鲁迅和梁实秋[J]
.教育家,2013(4):10-11.
5
余秋雨.
闪问余秋雨[J]
.中外书摘,2009(12):24-26.
6
审美[J]
.意林(少年版),2010(15):4-4.
7
开心笑吧[J]
.百柳(简妙作文中学生必读),2014,0(11):64-64.
8
明俊.
审美观念的区别[J]
.中学生(青春悦读),2005,0(11):62-62.
9
郝亦民.
“大团圆”新论[J]
.晋阳学刊,1991(3):54-57.
被引量:1
10
苏伟.
缺憾是现实的常态[J]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0(7):5-5.
语文月刊
199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