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鲁迅与方言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文学作品使用方言的问题上,有人借口“规范化”,对来自方言的新鲜活泼的词、语、句,一律加以排斥,结果,文学语言得不到新鲜的血液,不同的作品,不同的人物,都用着同样调子的语言,使人感到单调。也有另一种人,他们不分方言中的精华糟粕,不经提炼加工,一律照搬录用,结果,北京人读不懂上海人写的作品,皖南人对皖北的作品也只能“望书兴叹”。鲁迅先生在小说和杂文中,使用了不少绍兴方言。他是最善于对方言土语进行加工和提炼的。一、凡是能表达思想、刻划人物、增加作品色彩,而又能为外地人所了解的,就尽量采用,使作品更生动,更形象。像《狂人日记》中写到:“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白厉厉”三字原是绍兴方言,用在这里,格外生动,大家也都能懂。有的方言细致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像《风波》中七斤嫂把饭“搡”在七斤面前的“搡”字,就写出了七斤嫂当时惋惜、埋怨、绝望的复杂心理。这些方言,由于经过鲁迅先生的提炼,不仅读来明白晓畅,不露斧凿痕迹,而且试想,能用什么更好的词来代替七斤嫂的“搡”呢? 二、有些方言比较冷辟,一时又没有别的适当的词语可代替,而作品中又必须使用,为使各地读者都能看懂,则往往冠以形容词或加上解释。像《肥皂》
作者 曹鹏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4期2-3,共2页 Reading an Writing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5

  • 1罗雪挥.拯救方言[J].新闻周刊,2004(30):60-61. 被引量:9
  • 2邵敬敏.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名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3,234(3):181-188.
  • 3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 4戴昭明.《天台方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49页.
  • 5上野惠司,赵小元.鲁迅小说中的语法和词汇[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2-3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