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走出“无为文学” 毛志成撰文指出,眼下的中国作家,或用口头或用笔头彰扬自己是“无为主义者”的,颇不乏人,值得关注。“新时期”开始时,文学上提出“主题淡化”、“情节淡化”、“语言淡化”,以及“非政治化”、“非英雄化”等等口号,意在淡化前时极左文艺的火药味、血腥味,使文学从政治的附庸解放活生生的“入学”。但这个“淡化”,这个“非……化”,不能太惯性,太极端,变成对广义政治——国事、政事、民事、时事的远离和背对。必须承认,政治毕竟是社会生活的主杠杆,它的倾斜方向决定着包括作家在内的多元命运——乃至包括那“意识流”、“情感流”的成色。文学不等于政治,但文学走向“非政治”、“超政治”,是文化品位上的一种矮化,文化品格上的一种脆弱,也是一种虚幻式的自欺,很像在无处不在的政治空气中戴上了口罩,自以为吸到的是别的什么空气,其实那政治空气还是进入了你的鼻孔。例如眼下中国作家中的“无为主义者”,他们身上的情绪无非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在狂躁型或失落型知识分子身上所诱发出的趋利呼号或脆弱的呻吟而已。(土摘自《中国文化报》1996年12月13日)
出处
《美术观察》
1997年第3期68-68,共1页
Art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