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十世纪: 缺少哲学支撑的文学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二十世纪缺少哲学支撑的文学时代李达轩二十世纪,社会革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中国人推翻了延续几千年的专制制度,逐步建立现代民主制度,冲破封闭的国门而开展工业革命,进行了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而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大国。当我们即将离开二十世纪的时候,用比...
作者
李达轩
出处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年第5期7-8,共2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关键词
二十世纪文学
哲学底蕴
哲学思想
文学创作
民族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价值判断
文学时代
哲学思考
民族独立斗争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陈国恩.
中国现代文学为何较少深刻性──与李达轩先生商榷[J]
.探索与争鸣,1997(12):25-27.
2
康洪兴.
向美学和哲学的深度进军——就话剧“文华大奖”剧目谈提高我国未来话剧创作质量问题[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6):78-83.
被引量:3
3
刘卫东,邵瑞霞.
张爱玲的“荒凉”意识与西方现代派文学[J]
.华文文学,2004(2):75-78.
被引量:2
4
陈慧.
民族和地域的意义[J]
.当代文坛,2001(5):48-50.
5
李达轩.
缺乏哲学底蕴的中国现代文学[J]
.探索与争鸣,1997(10):21-23.
6
俞兆平.
孙绍振诗学体系的哲学底蕴[J]
.诗探索,2015(7):96-111.
被引量:1
7
李霞.
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角度重释《老人与海》[J]
.榆林学院学报,2006,16(1):70-71.
被引量:1
8
宫伟伟.
论丘逢甲悲壮诗风的成因[J]
.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12-17.
9
刘曙雄.
印度进步文学运动中的乌尔都语文学[J]
.国外文学,1991(3):5-18.
被引量:1
10
卫芳.
论苏轼诗词中的哲学底蕴及精神突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5):125-128.
被引量:2
创作与评论
199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