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流动的魔圈——论诠释的循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循环性是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经典作家对此早有所述。作者不仅继承了他们的成果,阐述了循环的多层次内容,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分析了循环的动力、实质、作用和特征,由此指出诠释学内部存在的相信社会进步和不相信社会进步两种观点的自相矛盾,最后对如何走出诠释学循环的魔圈,尝试作出根本性回答。
作者
韩久建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芜湖联合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诠释的循环
实践
分类号
B80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朱士群.
现代释义学原理及其合理重建[J]
.哲学研究,1992(9):66-72.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潘德荣.
诠释学的中国化研究述评[J]
.哲学动态,1993(10):15-18.
被引量:4
2
叶美芳,牛文君.
诠释学研究中的拓展与泛化[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439-443.
被引量:1
3
韩久建.
诠释的循环及实践维度批判[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23-125.
4
蒋成瑀.
语文诠释学构想[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86-93.
被引量:1
5
潘德荣.
回顾与反思:关于马克思主义诠释学的探索[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4):478-482.
被引量:5
6
江午奇.
一种马克思主义诠释学何以可能?——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思考[J]
.理论月刊,2024(5):5-14.
1
韩久建.
诠释的循环及实践维度批判[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23-125.
2
杨慧林.
“经文辩读”与“诠释的循环”[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5):8-15.
被引量:8
3
李绍飞,高治东.
浅谈具身认知[J]
.课外阅读(中),2013(6):14-14.
4
甘明.
对顺的哲学思考[J]
.云南学术探索,1998(4):35-38.
5
刘笑敢.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J]
.中国哲学史,2002(1):32-40.
被引量:38
6
曹瑞涛.
“原初状态”中的诠释学循环——罗尔斯对契约论中循环论证的克服[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98-101.
7
成中英,管月飞.
诠释学中的存在接受性与意义创造性:从伽达默尔到本体诠释学(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6):661-672.
被引量:1
8
成中英,管月飞.
诠释学中的存在接受性与意义创造性:从伽达默尔到本体诠释学(上)[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5):529-545.
被引量:4
9
王骏.
论伽达默尔诠释学循环与柏拉图数的结构之关联[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505-508.
10
赵艺,熊明.
Yablo悖论的循环性与不一致性问题[J]
.学术研究,2016(12):36-40.
被引量:1
芜湖联合大学学报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