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62-64,67,共4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3
-
1本刊编辑部.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重要会议[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10):15-16. 被引量:2
-
2杨富强,龚怡.试论红军长征对少数民族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5,20(5):144-145. 被引量:6
-
3何立波.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两个藏族“共和国”[J].中国老区建设,2012(4):56-57. 被引量:2
-
4张德林.长征时期川西北苏区浅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1):211-217. 被引量:1
-
5吴启权.红军长征过四川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J].中共党史研究,1991(6):60-64. 被引量:11
-
6温贤美.藏族人民支援红军长征[J].西藏研究,1982(2):86-91. 被引量:2
-
7李全中.红军长征对四川少数民族的历史性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7(5):7-9. 被引量:1
-
8顾大全.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学术讨论会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1991,11(1):171-174. 被引量:2
-
9冯祖贻.“彝海结盟”与长征中我党的民族政策[J].贵州民族研究,1991,11(2):1-6. 被引量:3
-
10元江.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87-9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赵平.红军长征在四川的研究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3):21-27. 被引量:5
-
2喻维春.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以四川地方红色文化为例[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7-21.
-
3陈庚,王禹.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探析[J].城市地理,2016,0(4X):24-25. 被引量:2
-
4黄静,黄慧琳.红军长征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平台构建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1,7(7):19-21. 被引量:2
-
5王浩,李树信,张璐.基于旅游者分类的四川长征主题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2(2):44-50.
-
6张嘉友,刘勤,师钦燕.赓续与传承:四川红色基因的内涵与传承架构探赜[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4):82-89.
-
7王共蒙.十年长征研究回顾[J].苏区研究,2016(5):107-114.
-
8黄言涛,潘昱州,杨文琦,张珊珊.基于四川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研发困境及破解[J].艺术家,2018(8):121-125.
-
1张华州.“金碑”,铁流万里的记忆——瞻仰四川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J].红岩春秋,2009(1):38-43.
-
2庄春辉.展读松潘[J].中国西藏,2002(5):48-51.
-
3红军长征纪念碑缘何选址四川?[J].民族大家庭,2006,0(1):31-31.
-
4舒弦,武云.松潘 迷人的高原古城[J].中国航空旅游,2015,0(10):84-89. 被引量:2
-
5明溪.川西路上的红军长征纪念碑[J].炎黄纵横,2014(6):14-15.
-
6朱明溪.走近长征纪念碑[J].风景名胜,2002,0(6):95-95.
-
7张平,秦彤.中国石油映红“红色旅游线”[J].中国石油企业,2004(9):70-70.
-
8叶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J].海燕,1996,0(5):2-2.
-
9袁银泽.试论乌蒙回旋战的历史地位[J].创造,2003,11(5):45-46.
-
10本刊编辑部.烈焰丝路[J].中国西部,2015(2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