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发生认识论的联系和区别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8,共3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1刘纯姣.论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1,24(3):376-376. 被引量:10
-
2许远理.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区别[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5):15-19. 被引量:10
-
3李铮.心理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J].心理学探新,1983,8(1):47-51. 被引量:1
-
4徐龙福.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当代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战线,2003(4):1-4. 被引量:2
-
5薛晓先.论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2):100-104. 被引量:1
-
6马中柱.关于“主体性原则”之我见[J].现代哲学,1991(3):10-13.
-
7彭红琴.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辨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209-211. 被引量:3
-
8赖干坚.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中国与西方的流变[J].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1-5.
-
9徐龙福.深化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研究的基本思路[J].江汉论坛,2002(4):45-49.
-
10陈爱璞.近年来非智力因素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1996,4(4):40-43. 被引量: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