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作品的主题及其审美特征
出处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78-81,共4页
Journal of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共引文献10
-
1高瑞杰.酒与《红楼梦》的四重意境[J].思想与文化,2023(1):338-350.
-
2董运庭.论文艺批评方法的运作机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3):57-63.
-
3赵维平.《红楼梦》与旗人特权文化[J].明清小说研究,2007(4):149-156.
-
4王平.儒释道互补与新旧文化的冲突——论明清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1(1):125-129. 被引量:3
-
5彭毅力.略论《红楼梦》中性别文化的旨趣[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21(5):85-90. 被引量:3
-
6张灵.《红楼梦》主题物的多样呈现及其意义蕴涵[J].红楼梦学刊,2015(3):199-219. 被引量:4
-
7肖瑶.论《红楼梦》的“众体皆备”[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5):93-100. 被引量:1
-
8张惠.《红楼梦》研究的文化视野——论孙逊教授的红学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34(3):77-84.
-
9韩芸华,刘思贤.“扁平人物不扁平”——以《红楼梦》中几位人物为例[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3):69-73.
-
10冯蔚宁.《红楼梦》梦描写审美刍议[J].闽江学院学报,2003,24(1):53-56. 被引量:2
-
1黄建国.论短篇小说的意味[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5):23-26. 被引量:3
-
2项思琪,张白桦.《阁楼上的佛像》的叙述者转换问题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5):61-63. 被引量:2
-
3李希凡.“熟悉的陌生人”与独特的“这一个”——金陵十二钗续论[J].红楼梦学刊,1996(3):77-111. 被引量:3
-
4陈晋.论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叙述方法[J].小说评论,1988(1):3-9. 被引量:6
-
5杨凯华.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表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68-169.
-
6茸.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3):312-312.
-
7张闳.《许三观卖血记》的叙事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1997(2):19-24. 被引量:18
-
8于爱全.试论叙事作品中作者在文本中的表现[J].思想战线,2008,34(S3):56-58.
-
9李俊龙.浅论叙事性作品中不同叙述视角的优缺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87-188. 被引量:1
-
10侯静.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红楼梦》中的鸳鸯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10):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