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96年第3期31-37,共7页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同被引文献20
1 陈毅松,王玉红,董新保.香港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4):67-71. 被引量:2
2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中国“入世”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报告(200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
3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 苏州市统计局.《苏州市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6 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统计年鉴》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7 [1]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Year 2000 National Survey of R&D in Singapore[R].2001.5.
8 [5]KIESE,Matthias.Regionale Innovationspotentiale and innovative Netzwerke in Sudcstwien:Innovations-and Kooperationsverhalten van Industrieuntemehmen in S ingapur[C].2002.92.
9 王战.《WTO元年与上海发展思路创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
10 尹继佐.《2003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13
1 蔡银银,吴瑞君.香港、深圳和新加坡产业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 .东南亚纵横,2006(1):36-40. 被引量:3
2 程瑶,陆新葵.增值税转型对经济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9):11-14. 被引量:12
3 李和颖.2006年中国学术界新加坡研究新进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2):79-84. 被引量:1
4 胡际春.产业损害工作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21(1):48-50.
5 薛文理,曾刚.区域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内在机理——基于融资方式与上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J] .开发研究,2007(5):17-21. 被引量:2
6 韩立民,林超,陈自强.青岛市新世纪发展战略与青岛新加坡经贸合作展望[J] .珠江经济,2008(7):33-43.
7 甘旭峰,黄青青.总部经济视角下港口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律与启示[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82-85. 被引量:7
8 高欣,申博.印度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6):22-23. 被引量:1
9 邵希娟,孟慧.产业转型升级期广东企业投资行为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7-19. 被引量:1
10 贾建忠.产业转型升级的群效应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0-29.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