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0-43,共4页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13
-
1刘佳林.论纳博科夫的小说主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1):35-42. 被引量:17
-
2杨思聪.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新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2(2):77-83. 被引量:8
-
3崔艳.寻找动物性与神性合一的象征——对安娜·卡列尼娜和佛洛佛洛相似性的思考[J].俄罗斯文艺,2002(5):23-25. 被引量:4
-
4海德格尔 陈嘉映.《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39、375、437、372页.
-
5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等译,第330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
6纳博科夫.《绝望》,常立、车振华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
-
7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第181页,第200页.
-
8纳博科夫.《天赋》,朱建讯、王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
9纳博科夫.《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席亚兵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90-291页.
-
10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梅绍武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第64页,第65页.
-
1王冠.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贪心人[J].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中旬),2017,0(5):36-37.
-
2张建明.接受者[J].中国比较文学,1984(1):71-71.
-
3格.瓦.普列汉诺夫,倪蕊琴.托尔斯泰和大自然[J].文艺理论研究,1980(1):196-197. 被引量:3
-
4袁荻涌.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J].攀枝花学院学报,1998,17(1):42-45. 被引量:1
-
5欧茵西.女人·婚姻·托尔斯泰[J].书屋,1995,0(2):11-13.
-
6邰飞.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3(2):96-98.
-
7汪盼.托尔斯泰男主人公的成长之路[J].文学教育(中),2017,0(1):32-34.
-
8章维.丁伯刚和他的《天杀》与《天问》[J].江西社会科学,1994,14(2):27-29.
-
9查明建.旧学商量加邃密──赵明对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俄国文学模式的考察和文化阐释[J].中国比较文学,1997(4):131-134. 被引量:1
-
10李骏虎.生命与真理同在——夜读托尔斯泰[J].五台山,2012(12):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