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胡塞尔: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胡塞尔主要是从非积极方面来理解主体性,即把它理解为个人性、唯我性、自为性、自在性、单一性等。正因此,他要把主体性改造为主体间性。主体间性在他那里意味着群体性、社会性、互为性、共在性、共同性等。他称主体间性为“自我共同体”、“主体共同体”、“我你综合体”、“共在主体性”等。主体间性学说是胡塞尔在对其生存时代的各种现实危机长作忧思之后对改善人类生活世界的理性呼唤。
作者
杨方
出处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先验主体性
主体间性
胡塞尔
主体共同体
自我主体
综合体
先验现象学
客体世界
社会性
自在性
分类号
B516.5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8
1
郭贵春.
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J]
.哲学研究,2001(5):36-43.
被引量:17
2
陈金美.
论主体性与客体性、主体间性的关系[J]
.求索,1997(5):85-88.
被引量:21
3
岳伟,王坤庆.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5
4
冯向东.
从“主体间性”看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5):25-30.
被引量:73
5
金惠敏.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47-59.
被引量:34
6
闫艳.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确立的意义[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25-27.
被引量:42
7
Sehon,n.EdueatingtheRefleetivePraetitioner. . 1987
8
成晓光.
语言哲学视域中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建构[J]
.外语学刊,2009(1):9-15.
被引量:83
9
刘承华.
20世纪艺术美学理论的维度转换——从主客间性与主体间性所作的考察[J]
.艺术百家,2009,25(6):121-126.
被引量:4
10
余清臣.
师生岂能止于平等——我国当代师生交往制度的价值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2):36-3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5
1
周坤,董满秀.
交往理论视域中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的新走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中国学校体育,2007,26(5):22-23.
被引量:8
2
周坤,董满秀.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走向——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中国学校体育,2007,26(11):18-19.
被引量:4
3
赵永峰.
法兰克福学派论争:从阿多诺主体性到哈贝马斯主体间性--以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为例[J]
.重庆社会科学,2020(7):121-130.
被引量:15
4
黄晓磊.
师生关系中的价值困境及其超越[J]
.创新人才教育,2023(4):18-22.
被引量:2
5
王飞宇.
审美主体间性维度下高校党的思想工作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
.山西青年,2016,0(6):170-17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李燕领.
论体育教学双主体的有效互动[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1):37-40.
被引量:1
2
吴本连,季浏.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J]
.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8-109.
被引量:14
3
祖晶,姚玉龙,吴本连.
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嬗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99-101.
被引量:19
4
胡永红.
论间性视域中的体育学[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1):27-32.
5
苏宁波.
论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J]
.广西教育,2011(15):111-112.
6
仵晓民.
初探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现状及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1(35):574-574.
7
辛锋.
探究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师生关系现状及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2(5):180-180.
8
周丽红.
近10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究之分析[J]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6):97-101.
被引量:1
9
李福祥,李兆元,吴安君,罗佳义.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高校花样轮滑课考核评价的研究[J]
.冰雪运动,2013,35(3):78-81.
被引量:1
10
王峰.
浅析体育教学双主体的有效互动[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1):99-99.
被引量:1
1
卓新平.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J]
.竞争力,2010(7):93-93.
被引量:1
2
周宏.
孟荀交互主体性思想初探[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29-33.
被引量:1
3
吴海龙.
胡塞尔对近代哲学的批判和超越[J]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1):15-16.
4
郭大为.
从先验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费希特伦理学思想简论[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2):92-101.
被引量:2
5
寇爱林,王华.
自我·主体·人类中心——兼论笛卡尔的自我主体[J]
.兰州学刊,2004(4):94-96.
被引量:1
6
曾其海.
智顗天台宗与德国古典哲学比较研究[J]
.佛学研究,1996(0):99-102.
7
覃玉荣,魏敦友.
论康德哲学的对象理论及其内在矛盾——主体谱系学之三[J]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2):5-9.
8
肖云恩.
“忘知之知”——试析庄子的“真知”[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5-9.
被引量:2
9
高小强.
哲学的“为”与“不为”[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1999(2):32-34.
10
张文涛.
虚无主义与现代性批判:尼采与马克思[J]
.现代哲学,2015,0(1):34-41.
被引量:2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