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唐宋蜀道诗的文化史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蜀道诗是唐宋文学中独具内涵的偏冷领域,本文在专意考察唐宋蜀道题材诗歌的基础上,对唐宋时期旅历蜀道、留下题咏的诗人文化心态、诗歌创作作了初步探讨论证,揭示了唐宋蜀道诗所反映的历史原型、咏史特征、忧患意识及其审美特征,同时强调蜀道诗对蜀道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作者
马强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5-30,共6页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蜀道诗
咏史特征
忧患意识
栈道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1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46,188,190,188.
2
葛景春.继承与超越——论李白诗风与地域文化的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C].合肥:黄山书社,2005.
3
徐昌义,李发贵,周群华.巴蜀古道游[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6-17,81.
4
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7.
5
裴斐.李白与历史人物[A].李白研究学会编.李白研究论丛·第二辑[C].巴蜀书社,118.
6
吴明贤.李白与四川[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57.
7
毛晓红,甘成英.
道教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7):17-21.
被引量:13
8
毛若,毛晓红.
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J]
.新西部(理论版),2010(4):116-117.
被引量:11
9
毛晓红,甘成英.
巴蜀宗教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想象力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7-12.
被引量:4
10
甘成英,毛晓红.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89-9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郑小琼.
蜀道文学对李白诗风和人格形成的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2015(9):174-177.
2
杨雪樱.
论蜀中文化对李白诗风的影响[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1):125-126.
1
沈章明.
“文章追典诰,议论极皇王”——论苏洵学行的文化史意义[J]
.古典文学知识,2010(3):66-72.
2
黎平.
梅长苏系史上何方神圣?[J]
.人生十六七,2016,0(1):28-29.
3
温梁华.
论“三国人物”与其历史原型的异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5):36-43.
被引量:1
4
林继富.
藏族天梯神话[J]
.民族文学研究,1989,7(4):93-94.
被引量:3
5
王立.
李自成祖墓被掘传说的文化史意义[J]
.中华文化论坛,2000(3):130-134.
被引量:1
6
王飞.
杜诗与中国书画创作[J]
.杜甫研究学刊,2002(4):10-18.
被引量:3
7
高小慧.
杨慎研究综述(下)[J]
.天中学刊,2006,21(3):100-106.
被引量:5
8
徐天祥.
论戴名世节烈传及清代节烈观的文化史意义[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62-66.
被引量:1
9
温奉桥.
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428-432.
被引量:3
10
顾希佳.
文化空间:钱塘江出海口的文化史意义[J]
.浙江学刊,2011(B05):69-80.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