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转喻研究综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转喻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国外转喻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转喻本质认识和分类上,国内转喻研究表现在理论引进和结合汉语实际的研究上。总体来说转喻理论应用越来越广,研究越来越深入。
作者
庄冬伟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09年第8期96-97,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转喻
研究
汉语
语言学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7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22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9
1
徐盛桓.
转喻与分类逻辑[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40(2):93-99.
被引量:54
2
覃胜勇.
转喻与语义—语用之间的连续体[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59-62.
被引量:3
3
刘露营.
显著度与名词转喻指称的限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3):53-56.
被引量:3
4
孙志农.
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2):38-42.
被引量:11
5
张韧.
转喻的构式化表征[J]
.外国语,2007,30(2):21-28.
被引量:25
6
魏在江.
概念转喻与语篇衔接——各派分歧、理论背景及实验支持[J]
.外国语,2007,30(2):29-36.
被引量:56
7
陈香兰,周流溪.
异形回指和联想回指理解的转喻动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1-4.
被引量:17
8
魏在江.
概念整合、语用推理与转喻认知[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1):90-95.
被引量:27
9
文旭,叶狂.
转喻的类型及其认知理据[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6):1-7.
被引量:91
10
李志岭.
以概念为基础的转喻vs以语言形式为基础的转喻[J]
.山东外语教学,2006,27(4):22-2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77
1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31
2
姚振武.
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
.语文研究,1995(2):2-9.
被引量:31
3
孔令达.
“名_1+的+名_2”结构中心名词省略的语义规则[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1):103-107.
被引量:27
4
朱德熙.
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
.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503
5
沈家煊.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中国语文,1997(4):242-250.
被引量:159
6
姚振武.
关于自指和转指[J]
.古汉语研究,1994(3):10-15.
被引量:52
7
陆俭明.
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J]
.语言研究,1991(1):34-39.
被引量:17
8
古川裕.
“的_s”字结构及其所能修饰的名词[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10-25.
被引量:27
9
袁毓林.
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的语法、语义功能[J]
.中国语文,1995(4):241-255.
被引量:179
10
袁毓林.
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
.中国语文,1994(4):241-253.
被引量:185
共引文献
1222
1
王聪聪,汪立荣.
专有名词非范畴化:认知机制与英汉翻译策略[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81-87.
被引量:1
2
常媛媛,曾庆香.
新型主流媒体新闻的身份建构框架:理想类型与话语机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2):121-140.
3
左慧芳.
突显属性关联与委婉语的生成[J]
.中国文艺家,2020,0(4):142-143.
4
骆琳,穆柔云.
从物性结构看工具类名词的动词化现象[J]
.语言文字应用,2021(3):80-90.
被引量:3
5
何文彬.
论结构助词“的”的语法意义[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5-53.
6
白新杰.
话语标记“早知道”的反事实与反预期——兼论普通话“早知道+S”的反事实虚拟句[J]
.语言与翻译,2021(1):44-49.
被引量:2
7
于红,刘晓桐.
公益广告片《气球》的多模态隐喻创意与构建[J]
.新闻传播,2022(2):65-66.
8
林郅其.
提喻:抽象与具体的桥梁[J]
.现代英语,2023(19):84-87.
9
孙竞.
容器量词的功能游移与事件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2021(2):220-230.
被引量:1
10
王亦阳.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修饰品名词的分析[J]
.参花(下),2020,0(2):61-61.
同被引文献
4
1
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1999,1(1):3-15.
被引量:731
2
胡金梅.
量名非常规搭配的认知阐释[J]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4):44-46.
被引量:1
3
彭媛.
汉语常规物量词变异搭配实证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82-87.
被引量:1
4
蔡曙山,薛小迪.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3(4):145-154.
被引量:168
引证文献
1
1
赵宏,何英楠.
论错层式间接相关转喻及认知模型——以“一挑田”类现象为例[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98-11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廖光蓉.
汉语转喻搭配超常及其典型性探讨[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4):71-79.
被引量:1
1
王年英,农同亮.
会话含义与听力理解[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24(3):74-79.
被引量:1
2
罗廷凤.
多元智能理论在外语阅读课堂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1,20(2):104-106.
被引量:1
3
洪爱英,张绪忠.
近10年来国内语言规划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2016(9):279-282.
被引量:1
4
陈振龙.
近30多年国内衔接研究发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4):138-141.
被引量:4
5
杨建华.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3):67-70.
被引量:4
6
王海波.
倒装解析[J]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2003,0(1):38-38.
7
田杰.
漫谈大学英语精读课文语篇教学[J]
.淮阴工学院学报,1995,5(1):52-53.
8
李俏俏,廖灿.
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353-355.
9
吴妮.
语篇分析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2011(12X):202-203.
10
张艳妤,胡东平.
原型范畴视角下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换——以英汉互译为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4):94-97.
科技信息
200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