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避讳,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封建礼仪.古代社会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之说.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为了统治的需要以及个人的威严,规定文书必须避讳.文书避讳制度,以宋朝最为严格,而且,它把该项规定订入国家法律中,以便臣民遵守.“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才有五十字者.”文书避违宋朝扩大到科举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在试卷中若不按照规定避讳,就是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予以录取,“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宋人关于避讳的苛刻,首先,把字音改读,以救改字之失.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渊圣皇帝(即宋真宗赵恒),御名见于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为姓氏,“当各以其义类求之”.以威武为义者,今欲读曰威;以回旋为义者,今欲读曰旋;以植立为义者,今欲读曰植;“若姓氏之类,欲去木为亘”.由此可见宋朝文书避伟之严格.
出处
《山东档案》
1994年第Z1期69-72,共4页
Shandong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