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音高耗散结构的理论构想─—论和声游移观念及技法的形成与延伸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音高耗散结构的理论构想─—论和声游移观念及技法的形成与延伸陈大明编者按本文系同时就教于武汉音乐学院马国华教授和西安音乐学院饶余燕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陈大明学位论文《近现代音乐音高耗散结构的最初理论构架─—论和声游移观念及技法的形成与延伸》的梗概摘要。...
作者
陈大明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57-61,共5页
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近现代音乐
耗散结构
武汉音乐学院
泛调性
理论构想
西安音乐学院
和弦结构
饶余燕
无调性音乐
传统和声
分类号
J614.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8
1
秦西炫.
兴德米特旋律理论的实际运用[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2):59-64.
被引量:7
2
姚恒璐.
申克式图表与泛调性现象的剖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3-8.
被引量:4
3
阮弘.
异曲同工 不谋而合——我国民间音乐多声手法与西方近现代和声技法之比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2):129-133.
被引量:2
4
吴子连,刘燕茹.
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国文化发展[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3):231-237.
被引量:3
5
童昕.
《老六板》旋律在三首现代音乐作品中的音高集合[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8(4):25-29.
被引量:2
6
宁尔.
“有限──可变五声性序列”的构成原理及其类别(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6(3):46-48.
被引量:2
7
姚恒璐.
非调性的十二音序列分析与音级集合分析(上)──对两种非调性音乐分析途径的思考[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6(1):11-13.
被引量:4
8
孟酋.
勋伯格十二音技法的产生及其与豪埃尔十二音技法的比较[J]
.中国音乐学,1997(4):97-113.
被引量:7
9
程道法.
湖北民间器乐曲中的序列结构[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2):26-32.
被引量:4
10
倪军.
把申克理论引进和声教学的创举──莱斯特《调性和声》评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2):68-7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法概述[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3):61-70.
被引量:12
2
祁永芳.
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新三论”[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1):87-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杨静.
交响合唱作品《红棉颂》分析[J]
.艺术教育,2010(12):98-99.
2
罗丹阳.
杨立青关于20世纪作曲技法理论的研究成果浅析[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5,0(3):100-100.
3
郭冰涛.
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分析[J]
.北方音乐,2015,35(14):35-35.
4
康炜.
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特点及应用研究[J]
.黄河之声,2016(21):68-68.
被引量:5
5
张佛崧.
传统音乐保护与发展——兼论传统音乐在电子音乐时代的发展[J]
.艺海,2017(4):38-39.
被引量:1
6
张倩.
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研究[J]
.北方音乐,2017,37(21):7-7.
7
孟新东.
20世纪80年代“方法论热”的知识学反思[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2):176-183.
被引量:3
8
王瑗瑗.
高校音乐学作曲的理论课程探微[J]
.戏剧之家,2018(33):172-173.
被引量:1
9
朱可一.
关于简约派音乐作曲的研究与讨论[J]
.北方音乐,2017,37(8):111-111.
被引量:2
10
畅志华.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2019,0(5):126-126.
1
我院作曲系青年教师举办“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27(2):79-79.
2
周洲.
作曲系硕士研究生陈大明通过论文答辩[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13(2):61-61.
3
罗铭.
和声的演进:从功能到色彩[J]
.文学教育(中),2011(3):103-104.
4
陈大明.
论不同时期的和声游移特征[J]
.音乐学习与研究,1995(3):41-46.
5
张仃.
姜宝林艺术谈片[J]
.国画家,1999(3):31-32.
6
郭强.
饶余燕两首《引子与赋格》浅析[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4):93-96.
被引量:5
7
陈艺文.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饶余燕钢琴音乐作品探析[J]
.音乐探索,2016(2):61-66.
被引量:3
8
饶余燕.
交响音乐的丰硕成果[J]
.人民音乐,1994(Z1):13-15.
9
王平.
程大兆毕业作品音乐会喜获成功[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9(1):80-80.
10
石磊.
艾夫斯“交叠时期”音乐风格管窥——论艾夫斯第三交响曲[J]
.岭南音乐,2014,0(2):75-77.
被引量: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