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无为有处有还无——谈谈古汉语中一种辩证的用词现象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有”,“无”这一对语词反映了客观世界和人们意识中一对矛盾的概念:“有”表示拥有,具有及与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无”表示不拥有,不具有及以之相类的各种具体意义。按理说来,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二者是不相容的。但是,在丰富生动的语用实践中,“有”和“无”这一对语词却可以机动地发生意义上的转化:“无”可以越出其本来意义的范围,表示某种范围小,程度低的“有”(即“少”)。同样地,那些范围小、程度低的“有”(即“少”),也可以表示“无”的意义。与此相应,“有”则常常可以表示“多有”的意义。这种现象不属传统训诂学所讲的统言、析言,散言、对言。也不是夸张、饰伪、委婉等修辞格所能透彻解释的。我们从这种现象看到传统的二值逻辑在语言学上遇到的一种窘困,从而对语用实践中的辩证法有了一些认识。
作者 彭望苏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9-53,共5页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