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麦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综述)(一)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34年美国人Johanson首先发现大麦单倍体植株,由于当时自发和诱发单倍体频率太低,不能用于育种。自1970年加拿大Kasha和Kao等人第一个报道大麦单倍体人工生产方法以后,近十多年来大麦单倍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有十几个国家在从事这一研究,已经发现四种生产单倍体方法,其中以球茎大麦法的效果最好,研究得也最多。单倍体技术已从实验阶段进到了育种应用阶段。本文主要介绍近期国内外应用球茎大麦法生产大麦单倍体的技术及其遗传育种的研究成果,供从事大麦育种的同志参考。
作者 张名恢
机构地区 江苏省农科院
出处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0年第2期15-17,共3页 Barley and Cere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6

  • 1仲裕泉,张德玉,钟少斌,黄志仁,周美学,许如根.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4X)杂种F_1的细胞学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1995,11(3):12-15. 被引量:2
  • 2张德玉,仲裕泉,王玉环,姜靳若,钟少斌,师素云,姚景侠.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抗病种间杂种的产生及其同工酶标记[J]植物学报,1995(08).
  • 3仲裕泉,张德玉,杨海枫,钟少斌,黄志仁.球茎大麦抗黄叶病基因导入栽培大麦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5(02).
  • 4J. Xu,K. J. Kasha. Transfer of a dominant gene fo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and DNA from Hordeum bulbosum into cultivated barley (H. vulgare)[J] 1992,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7-8):771~777
  • 5Xu Jie,J. W. Snape. The resistance of Hordeum bulbosum and its hybrids with H. vulgare to common fungal pathogens[J] 1989,Euphytica(3):273~276
  • 6张名恢.大麦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综述二)——大麦单倍体生产和染色体加倍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1990(3):15-1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