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假设暗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鼓舞和激励学生,老师有时有意地对学生作出高于实际水平的评价,从而达到使之振奋向上的目的。这种教育方法称之为假设暗示法。假设暗示法运用得当,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
全苍怀
机构地区
江西南城一中
出处
《湖南教育(上旬)(A)》
1989年第4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暗示法
教育效果
教育方法
学习态度
中学语文教师
大学少年班
重点班
心理障碍
南京大学
明智之举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许和平.
复旦大学首届少年班的培养工作[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45-49.
2
宁冠群,张维汉.
在超常教育中加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175-179.
3
朱晓梅.
关于中学阶段试行超常教育的思考[J]
.江西教育(管理版)(A),1992(12):10-11.
4
辛厚文.
我国超常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作用[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6-10.
被引量:1
5
贺淑曼,肖臣国.
浅议超常教育系统工程[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96-100.
6
北京市第八中学,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市教科所实验课题组,龚正行.
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1985—1989)实验报告[J]
.教育科学研究,1991(1):6-21.
7
陈淦浩.
大学少年班预备班教育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106-115.
8
曾国强.
开发超常少年的非智力因素 实现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148-153.
9
吴永湄.
剖析与尝试——少年班后进生问题初探[J]
.研究生教育研究,1989(3):101-105.
10
吴敏.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记科大少年班许猛同学[J]
.青苹果,2005(5):58-59.
湖南教育(上旬)(A)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