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国际地球物理年(IGY)的推动下,我国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地面宇宙线观测站(40.08°N,116.26°E),并配备了IGY的三个标准观测仪器:中子堆、游离室和μ介子望远镜。在此基础上于六十年代初又建立了云南落雪高山观测站(3200米,26.1°N,103.2°E) 和广州观测站(23.6°N,113.18°E),武汉物理所建立了宇宙线武汉观测站(30.7°N,114.3°E),同时我们还计划建立海拉尔观测站(49.2°N,118.0°E),其目的是想构成以东经120°为轴线的观测链,以研究宇宙线的纬度效应。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北京宇宙线站外,其它站都先后关闭,直到1978年广州宇宙线站才再度恢复。 目前北京宇宙线观测站有两架大型设备。其一是ACK—1型游离室,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游离室之一,有效体积为950立升,主要记录宇宙线次级成分的μ介子强度,已连续积累了近30年的资料。其二是超中子堆,它由18支BF_3,超中子管组成,又称18—NM—64型中子堆。它具有较大的接收面积,其计数率是相同规模的IGY小中子堆的20位,统计精度是小中子堆的4.5倍。1984年初正式投入观测,记录资料已同国际资料中心WDC—2交换。 广州宇宙线站研制的大型闪烁望远镜已于1987年9月投入观测,它是由24个50×50×5cm^3的塑料闪烁体、分两层构成的望远镜。它也是记录μ介子强度?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cosmic ray observatory in China have been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e paper. Owing to the intensity variation of cosmic ra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ing solar activity,interplanetary, magnetosphere and atmosphere disturbances.
出处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89年第S1期23-28,共6页
Astronomical Research &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