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温病少阳证辨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伏热郁干少阳伏热郁于少阳,指春温柳起热郁少阳胆腑证。温病有新感伏气两类,自《内经》倡“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明汪石山提出新感温病前,皆主伏气。伏气说则以伏寒化温为重要内容。叶天士说:“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这详尽地阐明了伏热形成的经过及转发少阳的机理。热郁胆腑临床表现以胆热证为主,常见身热、口苦、烦渴、脉弦数等。其治法,叶氏说:“昔贤以黄芩汤为主,苦寒直清里热。”黄芩汤苦寒泄热乃为正治,但伏热在内,阴伤显著,临床用黄芩汤加豆豉以宣发郁热加玄参以养阴清热。如胆腑热影响少阳经气见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加柴胡以调和枢机。
作者 伍定邦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89年第4期8-8,共1页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温病学 少阳病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