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穴位温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107例温病卫气营血证侯患者穴位温度变化的研究。表明肺俞穴和膻中穴分别是温病卫、气证侯和营、血证侯之“显著性热反应点”;大椎穴和合谷穴分别是卫、气和营、血证侯之“热反应点”;提示“卫、气证侯虽表邪尚存,但里热已炽,营、血证候则全为里热”的客观指标,为揭示“温邪热变最速”,“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论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
王德华
谢朝良
文佛生
徐应抒
李跃英
机构地区
沪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内科证侯研究室
出处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00-205,共6页
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关键词
温病
卫气营血
穴位热反应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79
1
佘延芬,宋佳杉,朱江.
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展评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73-76.
被引量:21
2
张栋,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朱元根.
内脏病变(心包炎)体表循经温度反应的红外热像图显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7):52-54.
被引量:27
3
郑祖艳,吴明娟.
气至病所治疗疾病对心包经穴温的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1993,9(2):41-42.
被引量:2
4
魏鹏绪,辛随成.
经络和穴位的皮肤温度测量[J]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61-63.
被引量:15
5
王丹芬,李振宇.
疾病与两侧经穴皮温失衡的关系[J]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5,10(2):36-38.
被引量:5
6
吴秀锦,翁纪伟,穆桂嫦.
补法针刺时穴位皮温改变的循经影响[J]
.针灸学报,1989(1):1-3.
被引量:8
7
魏振义.
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病人胃俞中脘穴的温度阻抗痛阈的变化[J]
.针灸学报,1989(1):10-12.
被引量:13
8
王少军.
井原穴皮温差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78-178.
被引量:8
9
陈振良,蒋致诚,郝健.
气温、气流、气湿对皮肤温度影响的研究[J]
.首都医学院学报,1995,16(3):194-197.
被引量:13
10
许金森,胡翔龙,汪培清,叶蕾,杨杰.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J]
.中国针灸,2005,25(7):477-482.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5
1
佘延芬,宋佳杉,朱江.
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展评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73-76.
被引量:21
2
陈锦芳.
温病卫气营血研究概况[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3,3(2):116-119.
被引量:1
3
王德华,高朝岗.
针刺对急性肺系感染临床退热初探[J]
.中国针灸,1994,14(3):4-6.
被引量:6
4
齐丛会,佘延芬,解秸萍,朱江.
生理与疾病状态下人体穴位温度及温差值变化的研究概况[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4):40-42.
被引量:6
5
柏琳,任玉兰,李宁,陈琳,王丹,奉书薇,周玉梅,梁繁荣.
募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医杂志,2017,58(1):64-68.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沈金焕,滕志远.
通经散结法治疗肝胃气滞型胃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3):101-103.
被引量:1
2
肖蕾,蒋戈利,赵建国,王立新.
针刺退热研究进展[J]
.中国针灸,2004,24(11):796-799.
被引量:8
3
肖蕾,蒋戈利,赵建国,王立新.
大椎穴退热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8):105-106.
被引量:7
4
刘映川,舒适,钱小路.
大椎穴退热作用探析[J]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63-1065.
被引量:9
5
佘延芬,齐从会,马良宵,王燕霞,汤玲,解秸萍,苑鸿雯,朱江.
胞宫相关经穴体表温度反应月经来潮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897-901.
被引量:13
6
齐丛会,佘延芬,解秸萍,朱江.
生理与疾病状态下人体穴位温度及温差值变化的研究概况[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4):40-42.
被引量:6
7
佘延芬,朱江,马良宵,解秸萍,李春华,苑鸿雯.
正常女大学生经期穴位体表温度与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关性分析[J]
.针刺研究,2012,37(2):145-150.
被引量:5
8
于文龙,汪震,陈鹏典,金雷.
内关穴红外光谱时间特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383-386.
9
李春华,李静,刘玉祁,张鹏,辛思源,苑鸿雯,徐大钊,赵素彦,马良宵,程凯,朱江.
2006-2012期间腧穴生物理化特性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13,32(4):313-315.
被引量:1
10
邵婷婷,申黎明,金海明.
按摩头转速与按摩穴位对椅式按摩效应及其舒适性的影响[J]
.家具,2013,34(3):30-34.
被引量:6
1
附属中医院1989年度科技简讯[J]
.泸州医学院学报,1990,0(2):110-110.
2
宋颖星,马伯艳,肖兰,段润章,任月娟.
再析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体系[J]
.江西中医药,2016,47(10):17-19.
3
名医名言[J]
.中医药通报,2008,7(1):13-13.
4
寒冷与心脏病[J]
.国外医学情报,1990(1):1-1.
被引量:1
5
刘兰林.
试论清代两位寒温融会医家的外感病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21-24.
被引量:4
6
杨发泉.
温病治法实验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78-2079.
7
何翠霞,邱玉华.
浅谈发热的辩证施护[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1993,5(2):47-48.
8
曲秀慧,郭秀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护理[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2):37-38.
9
咳嗽[J]
.医学文选,1991(5):7-7.
10
唐豆,徐玲玲,薛耀明.
高脂饮食诱导C57BL/6小鼠出现外周神经病变的研究[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2):929-931.
被引量:1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