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经络温度特性的客观显示——针灸后循经温度变化的红外热像图表现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验证经络理论的科学性,配合其他生物物理方法直观观察经络的走行,我们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对针灸前后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状态进行观察。
作者
张栋
孟竞璧
高惠合
温宝珠
魏正岫
常宝琪
陈乃明
王德凤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研究院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出处
《自然杂志》
1989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e
关键词
针灸方法
循经
红外热像方法
经络理论
温度变化
人体体表
体表温度
穴位注射
用针刺
灸治
分类号
N49 [自然科学总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82
同被引文献
128
1
张栋,高惠合,魏正岫,温宝珠.
面部经络现象的红外热像图分析与显示[J]
.自然杂志,1992,15(7):558-558.
被引量:1
2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寿小云.
人体正常红外面部图像和温度分布[J]
.自然杂志,1992,15(5):398-399.
被引量:5
3
陆明,黄信勇,王米渠,李常度,吴斌,陈聪,谭从娥.
虚寒证主观感觉与客观温度变化的研究初探[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8):2379-2380.
被引量:7
4
张栋,马惠敏,付卫星,王淑友,李林,叶翠飞,陈丁生.
电针对大脑皮层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及不同温度区上的比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2):49-52.
被引量:12
5
邓颋,王运律,胡琦,孙思明,章晓鹰.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D8^+T细胞CD28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6-18.
被引量:33
6
胡翔龙,吴宝华,汪培清.
人体体表经脉循行路线的自然显示[J]
.针刺研究,1993,18(2):83-89.
被引量:45
7
汪培清,胡翔龙,吴宝华.
人体背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显示[J]
.针刺研究,1993,18(2):90-93.
被引量:6
8
汪传铎,龙星,李金荣,叶平,周诗毅.
正常成人TMJ与MPD患者之TMJ皮温变化的红外热像图研究[J]
.红外技术,1994,16(4):31-35.
被引量:2
9
张栋,高惠合,温宝珠,寿小云.
正常人体颜面温度分布及红外面像分析[J]
.激光与红外,1994,24(3):52-56.
被引量:17
10
甘业华,马绪臣,王峻,胥毅,邹兆菊,张震康.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翼外肌磁共振观察[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6):326-328.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3
1
汪传铎,李金荣,龙星,何三纲,陈冠明,叶平,周诗毅.
手针治疗MPD的红外热像研究[J]
.红外技术,1994,16(6):42-46.
被引量:1
2
陆明,王米渠,陈为,胡一梅,谭从娥.
肾阳虚主客观肢冷的温度研究[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22(5):22-25.
被引量:8
3
汪传铎,汪秀莲,李翠兰,朱小珍,谢忠明,邓泽民,叶平.
手针治疗TMJ—MPD的红外热像与微循环研究[J]
.中国针灸,1998,18(3):133-136.
被引量:4
4
宋晓晶,张栋.
针刺合谷与光明穴在面部的红外热像显示研究[J]
.中国针灸,2010,30(1):51-54.
被引量:35
5
张栋,王淑友,傅卫星.
A Preliminary Study on Evalu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al Effect by Using Cortical Infrared Thermography[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1998,4(4):286-289.
6
张栋,付卫星,王淑友,马惠敏,王援朝.
不同针灸方法诱发循经高温线现象的比较[J]
.中国针灸,2000,20(6):349-353.
被引量:53
7
张栋,付卫星,叶燕燕,王淑友,马惠敏,朱元根.
实验性胆囊炎家兔体表循经高温线显示[J]
.上海针灸杂志,2001,20(1):42-43.
被引量:35
8
张栋,王淑友,王援朝,付卫星,马惠敏.
体表不同温度区下深部温度的测定[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20(4):288-291.
被引量:16
9
张栋,王淑友,王援朝,付卫星,马惠敏.
循经高温线下深部温度的测定[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62-64.
被引量:21
10
陈芷涵,任玉兰,李涓,梁繁荣,李政杰.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穴位热敏现象与规律[J]
.中国针灸,2018,38(7):785-79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82
1
熊坚,林国栋,蒋晶,李享,韦淼,王姿雯,齐文川,梁繁荣.
红外技术在针灸领域应用现状和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7):2479-2492.
被引量:3
2
郭宏福,周臣,汤汉超,白峻恺,赵百孝.
人体寒热虚实体质客观化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3):863-870.
被引量:1
3
崔山佳,罗明富,张金玲.
胆囊炎家兔体表循经高温现象对棕色脂肪组织UCP1mRNA表达的影响[J]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5):453-455.
被引量:2
4
佘延芬,宋佳杉,朱江.
穴位体表温度研究进展评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73-76.
被引量:21
5
陈杰,牛松青,王伟,李溪,彭东.
手针疗法的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3):161-164.
被引量:8
6
张栋,王淑友,马惠敏,叶燕燕,朱元根.
内脏病变(心包炎)体表循经温度反应的红外热像图显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7):52-54.
被引量:27
7
李红,吕少文,王英慧,何文彤,庞奕晖,江涛,金迅.
成年男女额面颈部红外辐射的定位定量比较[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5):357-359.
被引量:5
8
韩继霞,毕思文.
数字人体信息获取技术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90-93.
被引量:4
9
李竹,刘承宜,杨小红,邓树勋.
火针、激光火针在慢性运动损伤中的应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48-51.
被引量:10
10
孙志波,张栋,罗明富.
温灸诱发循经高温线形态学和组织酶化学相关机制研究[J]
.针刺研究,2005,30(2):102-105.
被引量:21
1
张栋,孟竞璧,高惠合,温宝珠,常宝琪,王德凤,陈乃明.
经络的温度显像——针剌后循经温度变化的红外热像图表现[J]
.自然杂志,1989,12(9):716-717.
被引量:4
2
张栋,高惠合,魏正岫,温宝珠.
面部经络现象的红外热像图分析与显示[J]
.自然杂志,1992,15(7):558-558.
被引量:1
3
张四新.
发现经络[J]
.走近科学,2004(11):44-47.
4
《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物理方法》[J]
.科学通报,2005,50(7):647-647.
5
宋捷.
类比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S1):269-270.
被引量:1
6
刘夙.
科学的起源——文明古国的原始科学略览(连载一)[J]
.大学科普,2014,8(2):56-59.
7
陈体强.
植物体经络、穴位与针刺术[J]
.自然杂志,1991,14(10):777-779.
8
张朝政.
虚无主义与个体存在的困惑[J]
.内江科技,2015,36(1):136-136.
9
薛洪涛,李载亭.
基于单片机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热敏电阻实验[J]
.大学物理实验,2012,25(6):28-31.
被引量:7
10
祁为中.
针灸在治疗运动性损伤中的运用[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0,16(6):39-42.
自然杂志
198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