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吴越的族属与华夏的融合问题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讨论包括吴越文化在内的许多地方古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在这些地方古国的姓氏、族属与考古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不少争论,一些同志偏重于考古资料,强调考古文化的序列,主张这些地方的古文化自成系统、土生土长,该地区的古国族源出自地方土著。另一些同志则执著于古文献,喜欢就文献记载的地方古国的姓氏,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来讨论这些古国的族属问题。
作者
沈长云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10-14,共5页
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
族属
考古文化
文化遗址
土著文化
自成系统
江苏丹徒
吴越文化
仲雍
吴国
历史传说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2
1
张德玉.
八旗满洲中的尼堪及高丽人——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谈起[J]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1):38-49.
被引量:1
2
林华东.
绍兴会稽与禹无涉——兼论於越源流[J]
.浙江学刊,1985(2):55-59.
被引量:7
3
江应樑.
越族的形成[J]
.思想战线,1985,11(1):41-49.
被引量:6
4
朱乃诚.
良渚的蛇纹陶片和陶寺的彩绘龙盘——兼论良渚文化北上中原的性质[J]
.东南文化,1998(2):14-21.
被引量:19
5
蒋炳钊.
“越为禹后说”质疑——兼论越族的来源[J]
.民族研究,1981(3):63-72.
被引量:12
6
程芸.
拓跋氏先世考[J]
.齐鲁学刊,1941(2):87-93.
被引量:2
7
黄留珠.
秦文化二源说[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3):28-34.
被引量:23
8
崔明德.
李陵·拓跋氏·黠戛斯──兼论汉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寻根现象和认同心态[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8(1):63-71.
被引量:9
9
侯哲安.
从历史上看百越的涵义及其演变[J]
.贵州民族研究,1994,14(1):23-29.
被引量:3
10
李桂枝.
关于契丹古八部之我见[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1):37-4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赵东升.
再论越国的族属及相关问题[J]
.南方文物,2017(1):183-187.
被引量:2
2
祁美琴,王苏佳.
解构“攀附”:民族起源的多源性与族源记忆中的华夏叙事根由[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1,31(4):120-13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然,严冬.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正史文本叙事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131-140.
2
陈鹏.
北朝炎黄文化认同与中华意识[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6):61-75.
3
熊贤品.
《墨子》“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和越之族源[J]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1):67-73.
4
赵东升.
多元一体格局下百越集团中原化进程研究论纲[J]
.南方文物,2022(4):16-26.
被引量:1
5
董文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北朝黄帝祖源记忆建构与认同[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9-65.
被引量:5
6
于光建,万明.
中华民族史观视野下古代北方民族华夷共祖与以夏自居思想述论[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5(1):7-14.
7
孙俊.
知识生产视野下元明时期白族的族群认同华夏化[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4):112-121.
8
都永浩.
中华民族的文明内涵及其本质属性[J]
.世界民族,2024(2):14-26.
9
陈俊达,陈鹏.
炎黄文化与中华意识——以辽夏金元时期为中心[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4,30(1):139-153.
1
胡德海.
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J]
.教育研究,1998,19(8):43-47.
被引量:28
2
王红艳,姜雪梅.
土著文化融合教育的经验与借鉴——以加拿大四省为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5):102-107.
被引量:2
3
周慰.
吴国丽: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J]
.上海教育,2003(09B):44-45.
4
实至名归——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育工作掠影[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0(3).
5
思明.
吴越同舟[J]
.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低年级),2013(11).
6
王海龙.
谈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
.中小学电教(下),2017,0(2):122-122.
7
王慧.
让“流动的花朵”美丽绽放——浅谈城市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融合教育[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11S).
8
姚春.
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融合问题[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B06):207-210.
9
吴教科.
科研助推有效 特色成就优教——吴江市初中教育发展综述[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0(9):28-30.
10
胡定艳.
好教师应该有的优良品质[J]
.俪人(教师),2014(19):163-163.
历史教学(下半月)
1989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