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慢性胃炎与舌象关系的探讨——附:2103例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胃镜室的2103例慢性胃炎检查及其相关病情资料为基础,对慢性胃炎的舌象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讨论了慢性胃炎各类型之间其舌象的相互关系.
作者
王毅
出处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9年第4期22-26,共5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舌诊
慢性胃炎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7
1
王忆勤,李福凤,李琴韵,赵立宇,何建成,李靖,郭丽,王惠芳.
慢性胃炎湿证患者舌苔液、胃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4):41-43.
被引量:10
2
王忆勤,郎庆波,李果刚,何新慧,何建成,颜新,庄燕鸿,叶进,郭永洁,陆雄,李福凤,赵立宇,燕海霞,徐贵华,王惠芳.
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975-979.
被引量:32
3
陈泽民,李道本,翁行善,朱红杰,夏均宏.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相微观辨证施治的体会——附300例临床分析[J]
.北京中医,1990,9(1):27-28.
被引量:5
4
李萍,刘卫红,张蕾,赵伟峰,牧童,张会娜,张声生.
65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舌象分析仪观察的舌象分布规律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2):132-135.
被引量:21
5
张琳.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专家经验谈[J].中医杂志,1992,33(2):47-47.
6
徐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组.胃安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2,(2):30-30.
7
危北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1987,8(7):296-296.
8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86.
9
宋善清.清心养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10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6,(3):40-40.
10
许鑫梅.浅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辩证治疗[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5,(1):31-31.
引证文献
2
1
郑建超.
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慢性胃炎[J]
.临床医学,2003,23(5):64-64.
被引量:3
2
郝一鸣,赵洁,王文静,李福凤,王忆勤.
基于SELDI-TOF-MS技术的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相关蛋白标志物研究[J]
.中医杂志,2012,53(14):1223-122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张玉忠,梁美健.
跨世纪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素质探讨[J]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14(1):88-91.
被引量:3
2
林海燕,赵岩,于佳宁,吕红.
萎胃康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EGF机制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3,40(2):337-339.
被引量:4
3
冯玉华.
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治疗的临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666-666.
被引量:2
4
余红兵.
慢性胃炎的中医内科治疗的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0):2222-2223.
被引量:2
5
孙祝美,李福凤,郭春荣,张伟妃.
慢性胃炎与舌苔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5):606-606.
被引量:3
6
杜婷,乔森,张云龙,王盼盼,江楠,钱林超,文磊.
腻苔形成的生物学机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3):1151-1155.
被引量:9
7
王慧雯,郭春荣,张伟妃,张红凯,李福凤,孙祝美.
组学技术在舌苔形成机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3):392-394.
被引量:4
8
孙祝美,王慧雯,李莉,郭春荣,张红凯,张伟妃,李雪,李福凤.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腻苔优势菌群[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345-2348.
被引量:11
9
房雨晨,冯依伊,王忆勤,郝一鸣.
基于舌图信息及舌苔物质分析的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概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9):3306-3310.
被引量:8
10
冷冰霜,王文毓,梁超,陈崇利,曾进浩.
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腻苔与肠道损伤的关系[J]
.四川中医,2021,39(2):26-28.
1
任金玉,修元芝,杨桂华.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饮食指导[J]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5,5(3):225-226.
被引量:1
2
李洁.
中医的诊断方法和辨症纲领(下)[J]
.现代中医药(北京),2008(1):21-25.
3
马学丽.
护理临床观察的经验体会[J]
.当代医学,2009,15(33):122-122.
4
李景祥,刘茂才.
辨证求第一因和主要病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6):2-3.
被引量:6
5
中医诊脉类型[J]
.亚太传统医药,2006(11):9-9.
6
吴喜庆,陆小左,张伟.
不寐望诊与病机关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46-3447.
被引量:1
7
陈家旭.
试谈如何对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处理[J]
.光明中医,1996,11(1):8-10.
8
刘文强,滕晶.
脉与症的顺逆取舍[J]
.吉林中医药,2013,33(10):984-985.
被引量:2
9
刘锋,刘浩.
病机才是诊病辨证的核心[J]
.国医论坛,2010,25(1):41-42.
10
宋月晗,李峰.
论“审症求机”[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24-22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