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目中无人”:凯洛夫《教育学》核心概念批判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斯大林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在今天看来,它的三大核心概念:教育、教养和教学都已经千疮百孔。正视凯洛夫《教育学》的局限性,肃清它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作者
王艳玲
机构地区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5,共8页
Global Education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胡惠闵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JDXM085)。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
教养
教学
目中无人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94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1
陈桂生.
重评凯洛夫《教育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42-48.
被引量:10
2
郭元祥.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
.教育研究,2003,24(6):33-37.
被引量:371
3
钟启泉.
凯洛夫教育学批判--兼评“凯洛夫教育学情结”[J]
.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3-17.
被引量:25
4
王策三.
“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
.课程.教材.教法,2008,28(7):3-21.
被引量:82
5
黄济.
筒评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教学论思想[J]
.教育研究,1987,8(12):43-46.
被引量:2
6
李定仁.
赞科夫的教学论思想与凯洛夫教育学[J]
.比较教育研究,1981(5):35-39.
被引量:1
7
吴刚平.
教学改革需要强化课程意识[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7):37-40.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瞿葆奎.
中国教育学百年(中)[J]
.教育研究,1999,20(1):8-17.
被引量:49
2
瞿葆奎.
中国教育学百年(上)[J]
.教育研究,1998,19(12):4-13.
被引量:46
3
孙喜亭.
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发展概述[J]
.教育研究,1998,19(9):19-28.
被引量:61
4
陈元晖.
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52-94.
被引量:57
5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5
6
钟启泉,有宝华.
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7.
被引量:168
7
邬向明.
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4-7.
被引量:25
8
郭元祥.
课程观的转向[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11-16.
被引量:136
9
张红霞.
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3):39-43.
被引量:17
10
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3
共引文献
494
1
唐亮,张研.
公安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引渡”及实践路向[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3,43(4):67-72.
2
张立今.
高职课程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1-4.
被引量:4
3
孙维华.
英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与行动——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J]
.英语教师,2009(3):19-20.
4
韩例芬.
课程观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4.
被引量:6
5
马光焱.
浅谈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
.教育探索,2010(6):97-98.
被引量:2
6
武淑媛.
教师的课程自觉意识的形成[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1):16-17.
7
吴支奎.
论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支持条件[J]
.课程教学研究,2012(7):21-23.
被引量:1
8
林海丽,邱德雄.
英语教师课程目标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5):126-129.
9
张志华.
浅谈高职英语教师的课程意识[J]
.大家,2012(2):174-174.
10
马能和,程又鹏.
提高课程执行力的途径与方法[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4):4-6.
同被引文献
66
1
霍力岩,李敏谊.
课程改革呼唤全球视野——非普遍性发展理论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S1):197-203.
被引量:2
2
赵天岗.
对学习赞科夫教学论思想几个问题的看法——兼谈赞科夫与凯洛夫教学思想的异同[J]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22(3):115-120.
被引量:1
3
林淑端.
合理的继承 可贵的发展——凯洛夫和赞科夫教学思想的异同[J]
.比较教育研究,1982(5):1-7.
被引量:1
4
刘艳侠.
不同知识类型学习中的师生关系——大学师生关系三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8):82-86.
被引量:33
5
容中逵,刘要悟.
民族化、本土化还是国际化、全球化——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照系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7):17-22.
被引量:42
6
张济洲.
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3):14-16.
被引量:7
7
王本陆.
中国基础教育必须推倒重建吗[J]
.当代教育科学,2006(4):3-5.
被引量:5
8
王本陆.
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8-27.
被引量:45
9
应学俊.
也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兼与王本陆同志商榷[J]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40-46.
被引量:6
10
杨捷.
从“中心”到“对话”:现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38-4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6
1
袁盎.
凯洛夫、赞可夫和艾—达教学与发展理论的比较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3(4):62-65.
被引量:3
2
郑瑞强.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与发展趋势探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4):102-104.
被引量:7
3
王卉,周序.
虚无的对立与事实上的统一——论“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的关系[J]
.现代大学教育,2019,0(3):40-46.
被引量:18
4
罗燕,辛继湘,邹军.
现代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新解[J]
.现代大学教育,2019,0(5):8-13.
被引量:4
5
许元政.
高校智慧课堂本质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22(18):159-162.
6
王慧.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与全球化问题争鸣研究[J]
.智富时代,2018,0(1X):162-1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袭希,张篷,周吉冲.
翻转课堂在《价格学》教学中的改革探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1):61-65.
被引量:1
2
王晖.
重新认识教师:“儿童中心”的挑战与审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23,44(10):13-21.
3
袁媛.
试论高校应用写作有效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J]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147-150.
被引量:2
4
臧公胜.
浅谈艺术学科设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30):8-8.
5
郭宝,张文健,卓翔芝.
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考试模式的创新探讨[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6):157-160.
被引量:2
6
郑秋莲,王毓婵.
民办高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现状[J]
.传播与版权,2016(6):137-139.
被引量:1
7
任玉嘉.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远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8):53-55.
被引量:7
8
彭振龙,黄幼岚,陈火全,林文凤,许景贤.
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J]
.电子商务,2018,0(12):68-70.
9
张雪峰,费志敏,丁一,操雅琴.
高校课程教学中学生角色分析及其协同教学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18):68-70.
被引量:3
10
刘雯霞,李盈,李鹏,朱芸,马程程,刘芸琪,唐辉.
回归初心 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22-23.
被引量:2
1
罗正华.
学习系统科学,建立教育学的科学体系[J]
.教育研究,1983,4(11):73-75.
2
段作章.
教师的主导作用浅探[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3(4):149-152.
3
陈桂生.
重评凯洛夫《教育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42-48.
被引量:10
4
吕渭源.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师、学生角色的解读[J]
.湖北教育,2007(11):7-8.
被引量:5
5
黄济,王晓燕.
历史经验与教学改革——兼评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J]
.教育研究,2011,32(A04):3-9.
被引量:35
6
郑玉飞.
“凯洛夫访华”的历史、关注的教育问题及影响[J]
.教育学报,2013,9(2):121-128.
被引量:2
7
杨大伟.
从知识的“灌输”到促进发展——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课堂教学改革及新模式的形成[J]
.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1):3-9.
被引量:4
8
肖云瑞.
传统教育思想不应全盘否定——与燕国材同志商榷[J]
.课程.教材.教法,1988,8(1):46-49.
9
徐新清.
从凯洛夫《教育学》中看其教育教学思想[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8):12-12.
10
肖韦铭.
论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凯洛夫《教育学》之沉沦[J]
.零陵学院学报,2005,26(2X):44-46.
全球教育展望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