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的再现问题中的意识形态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学与外部的现实世界构成了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到当代一直是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围绕这个问题的各种话语中,在文学是否再现外部世界和什么文学是好文学这两个问题之间常常出现某种"短路"的现象,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淆在一起,这种现象遮蔽了这些判断背后的意识形态。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文学被定义为再现,然而亚里士多德的再现之"再"(re-)其实是一个虚拟,因为诗人模仿的对象并非真正的现实世界。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文本理论试图彻底否定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的模仿论,并且建立自足的文本世界,认为文本的参照物并非现实世界,而是文本本身。然而,在理论上的彻底性却使文本理论陷入逻辑上的悖论:如果文本理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文学无法再现现实,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批判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文学与所有的文本一样也与现实无关,这并不能构成排斥现实主义的理由。实际上,再现与否并非文学的本质,但是对再现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对话语秩序的不同态度,从而在文学观上表现出不同的伦理和政治抉择。传统现实主义的再现实际上体现为对某种可理解和可接受的秩序的服从,虽然现实主义文学常常具有批判现实社会的意义,但是这种批判却完全依赖其背后的"宏观叙事",也就是说用一种话语秩序来对抗现存的秩序,而秩序本身则是永恒的。非再现的现代文学则常常是对秩序的颠覆,它要求取消任何可能对文本进行限制的意识形态,它所反对不是某个具体的秩序,而是秩序本身。
作者 钱翰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6,共8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07CWW002)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0

  • 1巴尔扎克.《(古物陈列室)、(冈巴拉)初版序言》.袁树仁译,载于《巴尔扎克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6-367页.
  • 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丁世中译,载于《巴尔扎克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页.
  • 3卢卡奇.《叙述与描写》,吕荧译,上海:新新出版社,1947年版.
  • 4Michael Riffaterre, la Production du texte, Paris,Seuil, 1979, p. 25 ; p.82.
  • 5罗杰·加洛蒂.《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吴岳添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12、151、115、116页.
  • 6Alain Robbe - Grillet, Pour un nouveau roman, Paris, Minuit, 1941, p. 135.
  • 7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393c;600.
  • 8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595-599.
  • 9Antoine Compagnon, Le Deman de la thborie, Seuil, 1998, p. 119.
  • 10Roland Barthes, L'effet de reel , Communications, II, 1968.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6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