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民院社会学专业的实践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及社会的进步,大学应如何进行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社会学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了民族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指出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民族高校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作者
谭贤楚
张明波
机构地区
湖北民族学院民社学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77,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基金
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07Jy029)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民族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创新
社会学专业
对策研究
分类号
C96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6
1
谭贤楚,刘伦文,龙永红.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及实践研究[J]
.前沿,2008(2):58-60.
被引量:7
2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1.
4
仝兴华,刘衍聪.
探索柔性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6(9):46-47.
被引量:24
5
张吉维,任良玉,滕文忠,高军.
设立本科创新培养基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1):31-32.
被引量:3
6
潘云鹤.
大学教改如何指向以人为本[J]
.中国高等教育,2005(3):21-22.
被引量:3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孙渭清,徐卫江,李贺军,翟言强,郭领军.
浅析现代大学的区域影响力[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2):3-7.
被引量:1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胡建华.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三职能[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2):77-81.
被引量:14
4
蒋洪元.
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J]
.江苏高教,2001(5):62-64.
被引量:14
5
周谷平.
创新:建设一流大学的灵魂[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1):60-63.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7
1
曹广杰.
学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学生评委对教改的导向探索[J]
.广东经济,2017,0(10X):175-176.
2
邹春.
合理“选”、“用”、“编”高职教材的分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34-35.
被引量:1
3
祁鑫.
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契机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S1):82-85.
被引量:17
4
卓奕源,刘琦.
浅论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大类培养的意义[J]
.消费导刊,2010(5):108-108.
被引量:1
5
李利.
略论高职教育教材建设[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21-22.
被引量:1
6
黄旭东,邓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以“法律基础”为例[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B08):75-77.
7
童慧儿,于可红.
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1):44-46.
被引量:12
8
张淑敏.
按大类招生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26(1):53-56.
被引量:19
9
邓娟,黄旭东.
法律基础课的问题与应对[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139-140.
被引量:1
10
贺俊林,郭玉明,张淑娟,赵美香,胡娟,冯晚平.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新体系与模块化教学[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72-17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淼焱,王秀芝,张琪,陈光.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J]
.辽宁教育研究,2004(5):54-55.
被引量:39
2
吴林根.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高教论坛,2004(6):101-104.
被引量:92
3
张晓鹏.
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06(3):7-11.
被引量:302
4
秦初生.
卢梭的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2):72-74.
被引量:4
5
仝兴华,刘衍聪.
探索柔性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6(9):46-47.
被引量:24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1.
7
周方遒.
高校《社会学》教学实践性教学法运用的新思考[J]
.职业时空,2007,3(10X):51-51.
被引量:2
8
谭贤楚,刘伦文,龙永红.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及实践研究[J]
.前沿,2008(2):58-60.
被引量:7
9
张明波.
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构建——以湖北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为例[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4):92-94.
被引量:5
10
陈爱如.
社会学专业实习工作模式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84-8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张明波.
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构建——以湖北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为例[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4):92-94.
被引量:5
2
张冰,张明波.
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初探——以湖北某高校社会学专业为例[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86-88.
被引量:1
3
谭贤楚,刘伦文.
地方院校社会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J]
.大学(研究),2015(5):27-3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邓晓梅,朱姝.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困境与优化——基于32所本科院校的调查[J]
.科教导刊,2022(30):147-150.
2
张明波,刘伦文.
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性学习机制的思考——基于湖北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实践的总结[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97-99.
被引量:4
3
李萌萌,刘伦文.
关于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0):190-191.
被引量:1
4
张冰,张明波.
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初探——以湖北某高校社会学专业为例[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86-88.
被引量:1
5
张明波,刘伦文.
民族院校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湖北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2017,9(2):91-94.
被引量:1
6
李梅花.
民族地区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建设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4):108-114.
被引量:4
7
杨柳.
关于民族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为例[J]
.才智,2015,0(3):69-70.
1
试论大学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制度框架[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9(13):13-13.
2
尹晓波,王淑萍.
思想政治工作贵在改进创新[J]
.决策探索,2001(9):28-29.
被引量:2
3
王蕾.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变应变[J]
.当代矿工,2001(10):38-39.
4
王梁宇.
管理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以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学·思·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例[J]
.高教学刊,2017,3(5):144-146.
被引量:5
5
何海兵.
试论社团科技活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3):70-71.
被引量:2
6
刘虎.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07-108.
被引量:13
7
乜堪雄.
营销专业“实验、实训、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市场营销导刊,2009(1):78-80.
被引量:1
8
张丽丹.
浅谈新时期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创新[J]
.经营管理者,2016(4).
被引量:1
9
冷余生.
试论如何重视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3):20-24.
10
王鲜萍.
大学人才培养的理想走向--知识分子[J]
.当代教育科学,2008(3):52-54.
被引量:1
前沿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