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吴中与新安医家素养考察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素养大致可理解为一个人在某方面所具备的基本修养,如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等等。这里选择我国的吴中与新安两大地域医学学派、医家为主体,对其综合素养作一考察。分为文化素养、医学素养、道德素养3个方面来论述。
作者
冯丽梅
机构地区
山西中医学院基础部
出处
《中医教育》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吴中
新安
医家素养
分类号
G649.2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
1
张玉才,万四妹.
新安医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J]
.中医文献杂志,2004,22(4):4-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张玉才.
明清时期徽人在扬州的医事活动及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62-64.
被引量:9
2
张玉才.新安医学的儒学传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7):35-35.
3
余瀛鳌.新安医籍丛刊·综合类·一·总序[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0..
4
黄孝周.从《中国医籍考》探新安医学[A]..安徽省新安医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资料汇编(内部资料)[C].,1986.163.
5
张玉才.新安医学之最[A]..安徽省新安医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资料汇编(内部资料)[C].,1986.107.
6
王怀美.八纲辨证源流小考[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3):188-188.
7
童光东.明清时期徽版医籍刻印及其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0,(4):60-60.
8
张玉才.孙一奎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初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5(2):16-16.
9
洪芳度.新安历代医家名录[A].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74.
10
郑重光.素圃医案[A]..见:新安医籍丛刊·医案医话类·二[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3.54.
共引文献
8
1
郑日新.
新安医学促进中医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6):7-10.
被引量:3
2
吕芳,王亿平.
新安医学关于肾脏病诊疗经验的初步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4):333-335.
被引量:2
3
郭殿彬,潘海强,杨涛,吴鸿洲.
儒医发展之历史沿革与贡献[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1-4.
被引量:4
4
郭殿彬,吴鸿洲.
儒医发展之历史沿革与贡献[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2):20-24.
被引量:5
5
王键,牛淑平,黄辉.
新安医学的成就与贡献[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146-149.
被引量:33
6
卜菲菲,杨硕鹏,郜峦.
新安医家儒医文化现象研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1(1):33-34.
被引量:10
7
邹善样,哈志强,王珠,宋慧婷,邓罗英,刘丹,黄湘,江琴,余良忠.
中医学术史上的四大地方中医医学流派比较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3):89-93.
被引量:2
8
万书言,周亚东.
论徽商对新安医学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22,28(12):195-197.
同被引文献
27
1
汪翔,郭静.
试论新安医学儒医文化对中医教育的价值[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4-7.
被引量:9
2
黄熙,黄孝周.
程朱理学与新安医学之探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4):8-11.
被引量:6
3
马一平.
“吴中医学甲天下”原因浅析[J]
.中医药文化,2006,1(5):31-35.
被引量:7
4
季伟苹,陈沛沛.
论“海派中医”[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1-3.
被引量:10
5
张玉才.新安医学的儒学传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7):35-35.
6
李夏亭,丁一谔.
孟河医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特色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9):5-7.
被引量:9
7
朱熹 吕祖谦.朱子近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
黄孝周.杏林第一枝.合肥:黄山书社,2000.2.
9
王键.
新安医学的主要特色[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6):543-547.
被引量:23
10
吴焕淦,房敏.
海派中医儿科流派初探[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04-90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杨立红.
儒风浸润下的新安医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7):595-597.
被引量:5
2
赵晨玲,郜峦.
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2):114-118.
被引量:4
3
廖悦.
新安医学家的习医原因探究[J]
.徽州社会科学,2023(10):49-5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汪翔,郭静.
试论新安医学儒医文化对中医教育的价值[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4-7.
被引量:9
2
王锐卿,刘敬萱,张子迪,贾春生.
针灸学术流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针灸,2021,41(6):663-665.
被引量:3
3
袁亚美,施慧,蔡标,叶铭钢,陆菁菁.
以新安王氏为例对地域性医学世家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6):123-126.
被引量:4
4
凌利,王逸群,田鑫,黄婉清,韦祖猛,李林.
中医地域流派名医外感热病临证思想及经验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21):57-59.
5
李濛濛,余海洋,周亚东.
浅析新安医学特征及学术特色[J]
.中医学报,2023,38(4):756-761.
6
池艳红,李壮苗,李施恩,燕文娟,余梦婷,仇志琴.
天灸疗法治疗痹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医学信息,2023,36(14):30-33.
被引量:1
7
张宏波.
名士与名医——鲍桂星与程文囿交游考论[J]
.中医药文化,2023,18(4):355-362.
8
廖悦.
新安医学家的习医原因探究[J]
.徽州社会科学,2023(10):49-51.
9
朱成林,王娅玲,徐晶,王建平,张磊,傅瑞阳.
浙北伤科推拿手法流派传承及学术思想研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1):46-50.
1
杜曦,唐斌,陈勤,杜军.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37-40.
被引量:5
2
周天祥.
谈谈校长的基本修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工作经验的一点体会[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1,0(2):23-27.
3
张玉红.
浅谈师德——教师的基本修养[J]
.祖国(建设版),2013(6):4-4.
4
文功.
中学小学教师医学素养的培养[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109-110.
5
黄学武,沈晨,范思敏.
论新安医家医德思想在医学类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
.铜陵学院学报,2016,15(3):69-71.
被引量:2
6
李世江.
数学思维的基本修养初探[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5):86-88.
7
张玉红.
浅谈师德——教师的基本修养[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59-59.
8
袁良杰,张敬军.
柔性管理在“90后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223-224.
被引量:3
9
赵德喜,王健,赵建军.
中医自考生调查问卷分析及教学对策[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4):54-54.
被引量:1
10
赵姝玲.
浅谈声乐教师的素质与责任[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2-103.
中医教育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