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构建认罪案件办理程序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认罪应当包括认罪主体、主观态度、认罪阶段、认罪对象、行为认知和行为确认五项主要内容。关于认罪案件的范围应当扩大,以被告人是否认罪为标准确定。认罪案件办理程序的设计应当坚持真实和全面简化等原则。认罪案件办理应当扩大不起诉范围,并且将辩诉交易进行中国化改造。这不会产生诸如影响案件质量、与相关法律形成矛盾等实践和理论性问题。
作者
马天山
机构地区
青海省法学会
专家学术委员会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164-169,共6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认罪案件
办理程序设计
分类号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
1
孙家平等撰稿,祝铭山.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M]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
同被引文献
19
1
陈瑞华.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J]
.清华法学,2008,2(1):30-48.
被引量:45
2
张建国.
论刑事诉讼中被告人认罪及其确认[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2):49-54.
被引量:2
3
宋英辉,孙长永,朴宗根等.《外国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02页.
4
张建伟《回眸中国“辩诉交易”第一案》,财新网,http://china.caixin.com/2014—11—05/100747119.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6年2月24日.
5
王逸吟:《我国将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载2016年1月24目《光明日报》第3版.
6
程芳:《认罪概念的刑事一体化思考》,载《刑法论丛》2014年第4卷.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8
最高法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读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83—84页.
9
付奇艺:《刑事诉讼法实施的效果考察与理论分析》,载《澳门法学》2015年第3期.
10
[美]约书亚·德雷斯勒、迈克尔斯著:《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第二卷)刑事审判(第四版)》,魏晓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页.
引证文献
1
1
汪海燕,付奇艺.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研究[J]
.人民检察,2016(15):9-16.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李鹏.
认罪认罚背景下控辩协商程序的构建[J]
.湘江青年法学,2021(1):193-205.
2
胡小敏.
对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问题的思考[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0(4):69-72.
3
刘宇.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刑事和解制度的衔接机制研究[J]
.西南法律评论,2022(1):119-131.
4
汪海燕,付奇艺.
刑事速裁程序的两种模式--兼论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的构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5):116-125.
被引量:7
5
付奇艺.
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的体系完善与结构优化--从“以审判为中心”切入[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6):150-159.
被引量:8
6
郭志媛.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解析与改革前瞻[J]
.法律适用,2017(19):48-53.
被引量:19
7
樊崇义.
认罪认罚从宽协商程序的独立地位与保障机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1):110-122.
被引量:63
8
陈伟,霍俊阁.
认罪认罚实体从宽的制度优化[J]
.人民司法,2018(7):42-47.
9
王乐龙.
理性的否定:程序多元化需求与认罪协商程序之引进[J]
.行政与法,2018(4):119-128.
被引量:2
10
王乐龙.
对“引入认罪协商程序”再度热议之余的冷思考[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8,34(1):92-101.
被引量:1
1
杨秀莉.
试析不起诉范围[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6):85-89.
被引量:2
2
张玉坤,孔庆生.
论不起诉[J]
.法学,1996(10):22-24.
被引量:3
3
管火明.
论法官在英国法律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J]
.警官教育论坛,2005(1):4-7.
4
王兆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J]
.法治与社会,2011(2):16-17.
5
王周户.
法律体系形成背后的民意博弈[J]
.人民论坛,2011(6):62-63.
被引量:3
6
唐小琳.
权益救济与司法公正——兼谈扩大相对不起诉范围的现实意义[J]
.人民检察,2002(11):18-20.
被引量:3
7
余捷.
扩大不起诉范围的实现机制[J]
.人民检察,2007(12X):13-13.
8
钱大军,武红羽.
论权利义务之间的转换[J]
.南京社会科学,2013(7):80-86.
被引量:2
9
卞建林.
起诉制度的重大变革[J]
.中外法学,1996,8(3):39-41.
被引量:3
10
楚林智.
试论不起诉[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6,10(4):23-25.
青海社会科学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