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49,共1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同被引文献92
-
1冯敏.打工文学的现状与话语困境——由王十月小说引发的思考[J].南方文坛,2007(4):83-85. 被引量:8
-
2江腊生.当下农民工书写的想象性表述[J].文学评论,2008(3):201-205. 被引量:13
-
3王十月.我是我的陷阱[J].天涯,2010(1):4-10. 被引量:2
-
4王十月.关卡[J].天涯,2007(6):50-55. 被引量:7
-
5刘娟.对苦难中人性和良知的思考——评王十月的长篇小说《无碑》[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62-63. 被引量:1
-
6刘醒龙.浪漫是希望的一种──答丁帆[J].小说评论,1997(3):18-20. 被引量:30
-
7刘醒龙,葛红兵.只差一步是安宁[J].上海文学,2002(9):74-76. 被引量:5
-
8萧夏林.泡沫的现实和文学——我看“现实主义冲击波”[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7,0(6):59-62. 被引量:10
-
9王十月.国家订单[J].人民文学,2008(4):2-24. 被引量:3
-
10张颐武,CFP(图).在“中国梦”的面前回应挑战——“底层文学”和“打工文学”的再思考[J].中关村,2006(8):104-10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20
-
1傅华.暧昧时代的精神叙事——评刘醒龙的《天行者》[J].小说评论,2009(6):47-51. 被引量:9
-
2王春雨.爱:边缘人通往人间天堂的阳光之门——傅爱毛中篇小说《天堂门》解读[J].当代文坛,2010(5):82-84. 被引量:3
-
3卓慧.“在场”与“缺席”的底层叙事——以王十月的长篇小说《无碑》为例[J].当代文坛,2010(5):90-92.
-
4金晓.紧贴大地的飞翔——对于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几点思考[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11):153-154.
-
5李德南.城乡的纠葛与启蒙的困境——《寻根团》的“双重故事”[J].创作与评论,2013(6):47-51. 被引量:3
-
6谢有顺,李德南.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伦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历史演变[J].文艺争鸣,2014(4):61-77. 被引量:14
-
7徐威.轻与重、工与农、鬼与人——评王十月小说《米岛》[J].当代作家评论,2014(5):33-39. 被引量:1
-
8吴晓艳.王十月《米岛》的魔幻色彩与史诗构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5):76-80.
-
9焦会生.深切呼唤:人性的复活——评王十月中篇小说《人罪》[J].殷都学刊,2015,36(4):77-81.
-
10高源.论王十月小说《无碑》中的城乡矛盾冲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30-33.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吴秀明,陈璧君.《历史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文学[J].当代作家评论,2023(1):86-94.
-
2焦会生.礼赞:底层人性之光——评傅爱毛的几篇小说[J].殷都学刊,2011,32(4):84-89.
-
3翁元祥.“视窗”卫士WinGuard2000[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0(4):15-15.
-
4曹付剑.论刘醒龙《天行者》中的“雪”意象[J].新余学院学报,2012,17(5):27-29. 被引量:2
-
5陈瑶.从人物设置看《天行者》的多重意蕴[J].小说评论,2013(1):178-181. 被引量:3
-
6曹付剑.笛声吹尽的赞歌和挽歌——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中的“笛声”意象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88-90. 被引量:1
-
7刘丹.寻找心灵上的净土——论刘醒龙长篇小说《天行者》[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0):57-59.
-
8王春雨,王纪越.诗性正义的审美追求——傅爱毛小说创作主题论[J].当代文坛,2014(1):158-160.
-
9陈杰.残酷的现实 浪漫的理想——试论刘醒龙《天行者》中民办教师形象及其塑造[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1):65-66. 被引量:2
-
10廖斌.新世纪乡土文学的身份认同、出走模式与乌托邦叙事——以《寻根团》为中心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3):125-131. 被引量:1
-
1梅玫.大海探味——《谩言红楼啼痕重·红楼梦分回品赏》序[J].红楼,2006(1):51-52.
-
2陈氏玄,刘纪新.论戴望舒与(越)春妙的象征主义诗歌[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47-52.
-
3曾芬.从“三美论”角度评析《如梦令》英译本[J].青年文学家,2011(19):154-155. 被引量:1
-
4陈芝国.新世纪诗歌底层写作的文学史意义[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3(6):59-64.
-
5孟令怡.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6(21):165-167.
-
6叶小青.论《乞力马扎罗的雪》死亡形象的篇章构造[J].作家,2008,0(24):68-68. 被引量:2
-
7黄芳.敞开心扉 真情抒写[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9(4):45-45. 被引量:1
-
8李垣璋.“朦胧”=清晰的呈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5(2):54-56.
-
9孙宝灵.后期萧红转向问题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59-62.
-
10时代锐仕[J].视野,2012(1):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