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妇女血清FSH、LH和E_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出处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3-124,共2页
Journal of Radioimmanology
参考文献8
1 高波,俞宏.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生殖内分泌变化[J]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6):344-345. 被引量:7
2 李肖甫,敬明辉.FSH/LH比值在评价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中的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9):528-529. 被引量:10
3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30
4 程颖莲,莫端豪,练坚贞,宋平,罗红,张肇桂,王凯,赖光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5):2110-2112. 被引量:45
5 于远军,陈奇奥,李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FSH、E_2、T、ALP水平的观察[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3):237-238. 被引量:7
6 方玉荣,王立金,周昕.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自由基、血脂含量的变化[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3):151-152. 被引量:28
7 张荣富,丁杰锋,屠凤娟.围绝经期女性的四种激素检测分析[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16(4):232-233. 被引量:13
8 王朝华,崔恒,魏丽惠.抑制素研究与妇科内分泌临床应用新进展[J] .当代医学,2000,6(5):36-3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9
1 冯异,田占庄,陈伯英.围绝经期和抑郁症[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35-236. 被引量:24
2 张长军,马建东,范茂林.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对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73-1774. 被引量:25
3 程国钧,刘建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123-127. 被引量:150
4 闫琳丽.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及老化机制的研究[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6,23(5):262-265. 被引量:11
5 吴一萼.更年期综合征见俞蔼峰主编妇产科内分泌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05.
6 Toner JP philput CB, Jones GS.Basal fouiele-Stimnulaating hormone llerel i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age Fertil Steril, 1991;55 (3): 784-791.
7 Seheiber MD,Lin JH,Sabbiah MT,et al.Dietary inclusion whole soy toods results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clinical rish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normal postmenopausal women.Menopause,2001,8(5):384-392.
8 Yang D,Buren GA,Clark KE.Effect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lide on the uterine vasculafare of the nonpregeant ewe.Am J Obster Gynecol,1992,167(1):178-184.
9 陈予梅 李培全.IL-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10:23-23.
10 杨立夫 路金羽.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9):256-256.
共引文献101
1 宋霞,刘纯,孙晶晶,刘亚丽.育龄期与围绝经期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骨钙素的关系[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1):27-29. 被引量:7
2 高瑞萍,张珍,黄惠芳,黄英源,李东东.雌-孕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5):605-606. 被引量:2
3 黄明声,朱康顺,李征然,姜在波,关守海,单鸿.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1):14-16. 被引量:20
4 王琳,邓鹤秋,黄贵华,叶小群,吕红松,张桂林,董杏芳.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心功能关系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71-673. 被引量:2
5 张延武,魏飞跃.中医药防治绝经后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江西中医药,2006,37(5):58-59.
6 杨现艳,瞿伟菁,徐自良,缪倩,朱丽娴,徐志敏.沙棘籽渣黄酮对更年期大鼠血脂及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3):1109-1112. 被引量:14
7 冯秀君,陈静,刘榕娟.卵巢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医药,2006,46(29):76-77. 被引量:8
8 姚小磊,彭清华.植物雌激素与性激素失调导致的干眼症[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4):235-238. 被引量:10
9 包珊,杨舒盈.绝经后妇女血清雌二醇变化及与总胆固醇的关系[J]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80-1680. 被引量:3
10 邓高丕,骆欢欢,赵颖.活血化瘀对血瘀证模型大鼠E_2、P、E_2R、PR的影响[J]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4):258-26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17
1 唐逍,张美增.中医治疗阴虚火旺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体会[J] .福建中医药,2013,44(1):60-60. 被引量:7
2 王兵,王亚新,赵红燕,宗岩,徐俊杰.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3):215-218. 被引量:125
3 郭应禄,李宏军.男性更年期综合征[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4,10(8):563-566. 被引量:76
4 冯异,田占庄,陈伯英.围绝经期和抑郁症[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35-236. 被引量:24
5 王新宇,杨柳.耳穴贴压疗法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909-5909. 被引量:9
6 徐文炜.雌激素与女性抑郁症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1):4-6. 被引量:18
7 吴绍熙,郭宁如.从自由基学说分析中医药的抗衰老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1):52-53. 被引量:16
8 李翠霞,潘忠勉.有氧运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影响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69-70. 被引量:12
9 甘柏柳.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143-144. 被引量:2
10 陈蓉,陈继英,林守清,柴丽娜,李冬梅,张颖,姜颖,陈凤领.坤泰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51-1754. 被引量:41
引证文献22
1 陈晓妍.柴芍龙牡养心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名医,2019,0(11):228-228.
2 邓三宁,熊小兵.近年女性雌激素(雌二醇)变化的探讨[J] .华西医学,2009,24(7):1840-1841. 被引量:3
3 李莲萍.围绝经期妇女血清抑制素B和性激素水平的检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12):2871-2872.
4 申国明,许浩,胡光明,尹刚,王海颖,刘艳.电针对雌性去势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62-2064. 被引量:3
5 李秀华.健脾补肾方对围绝经期妇女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1,29(10):87-88. 被引量:9
6 于舒雁,刘会丽,苗明三.更年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J] .中医学报,2012,27(3):338-340. 被引量:59
7 罗洁梅,陈兰.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绝经症状和性激素水平的对比研究[J] .西部医学,2013,25(5):708-710. 被引量:12
8 谌剑飞.更年期甲亢睡眠障碍与相关激素的变化[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5):568-569. 被引量:3
9 陈晓妍.中药方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2018,8(34):163-165.
10 朱晓宏,龚丽,陆永嘉,倪晓春,陈吉,孙臣忠.耳穴贴压治疗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6):7-1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211
1 陈静,翁清燕,梁依依,吴玉.甘麦大枣汤合二至丸加减联合雌孕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22,40(7):156-159. 被引量:10
2 邱丽婷,孙贵香,俞月,张千旭,张冀东,黄文静.龟甲(胶)及其复方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23,42(3):34-37. 被引量:1
3 尚红艳,党慧敏,刘润侠.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24-26. 被引量:5
4 李冀,潘明月,李想,王晓雨,付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9):1-5. 被引量:14
5 凌小艳,韩平,崔晓华.疏肝补肾活血汤联合刮痧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状态的调节作用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151-154. 被引量:10
6 段艳华,陆汇雯,史素琴,冯珊珊.耳穴贴压联合心理护理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2):1513-1515. 被引量:7
7 李世莹,隋敏,陈陶玲.多学科联合管理联合MHT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7):31-32.
8 梁莉.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02):229-230.
9 钟德琴,詹萍.知柏地黄丸结合坤泰胶囊应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97):238-239.
10 崔杰尔.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0):33-36. 被引量:1
1 张颖.话说不孕症(八)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8(8):41-41.
2 沈丽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性激素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58-59. 被引量:7
3 肖风华.抗苗勒管激素与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与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112-114. 被引量:1
4 李洁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107-108. 被引量:2
5 戴继灿.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J]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17(4):279-279.
6 曾云,温柏平.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性腺功能的影响[J] .全科医学杂志,2000,5(2):113-115.
7 闫华,王菊荣,郭淑青,尹桂然.口服叶酸及维生素B_(12)对围绝经期妇女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 .生殖医学杂志,2006,15(2):125-127. 被引量:1
8 张文萍,朱丹阳.三种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质量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60-61. 被引量:17
9 张雪琦,李君光,张丽凤,姜秋菊,张雪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体内性激素的变化[J] .山东医药,2010,50(40):81-82. 被引量:3
10 田欣.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性激素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97-198.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