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句尾语气词连用的发生因素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语气词连用现象是语气词发展的新形式,它使语气词有了新功能、新用法,加深了语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在整个语法史中,这一现象是格外引人注目的。语气词连用现象可以从主、客观角度出发,来讨论语气词连用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内在动因和客观基础。
作者
于秀娟
周坤
机构地区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关键词
语气词连用
发生
因素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7
1
王志清.
试论语气词连用[J]
.社科纵横,2006,21(4):108-109.
被引量:4
2
杨永龙.
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J]
.语言科学,2003,2(1):29-38.
被引量:44
3
曹瑞芳.
山西阳泉方言音系[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63-70.
被引量:7
4
徐晶凝.
语气助词的语气义及其教学探讨[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28-35.
被引量:17
5
李兴亚.
语气词“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6(2):112-115.
被引量:19
6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7
孙汝建.
句中语气词的选择限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2):66-71.
被引量:4
8
钟兆华.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J]
.语文研究,1997(1):2-9.
被引量:27
9
储诚志.
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39-51.
被引量:59
10
孙锡信.
语气词“呢”“哩”考源补述[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6):69-74.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薛怡.
现代汉语语气词最近三十年研究综述[J]
.语文知识,2011(1):70-73.
被引量:2
2
李涛.
“嗯啊”的语用功能分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2(4):67-72.
被引量:1
3
金熙媛.
句末语气词连用语义特征研究[J]
.北方文学(中),2018,0(2):230-230.
4
杨懿.
阳泉郊区方言句末语气助词连用现象[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33-36.
5
张琪,刘劲荣.
拉祜熙话的语气词[J]
.民族语文,2021(5):49-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门冬梅,王一龙.
语气助词“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82-86.
被引量:3
2
袁耀辉,於泽明,沈光浩.
“嗯X”词族语义和语用差异性考察[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5):151-156.
3
戴庆厦,吕羿蒙.
藏缅语疑问语气助词的类型学特征——兼与汉语比较[J]
.汉语学报,2024(1):46-55.
被引量:1
4
黄维.
近五年国内语气词研究综述[J]
.今古文创,2024(32):128-131.
5
王丽.
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39):146-146.
1
孙雍长.
语境与“随文释义”[J]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15(4):120-124.
被引量:4
2
刘云.
反语的生成机制[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5):29-30.
被引量:3
3
张依君.
试论语境与言语交际的关系[J]
.消费导刊,2008,0(5):210-210.
4
邹光椿,刘晓霞.
标点符号的客观基础及其修辞作用——兼评“无标点文字”[J]
.当代修辞学,1990(4):41-43.
被引量:3
5
张炼强.
试谈语法中的修辞反映——兼谈语法修辞结合问题[J]
.当代修辞学,1988(4):32-33.
被引量:1
6
王红旗.
语义特征及其分析的客观基础[J]
.汉语学习,2002(6):7-13.
被引量:9
7
王玥.
汉语的词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0(11):24-25.
8
王苹.
汉语谐音表达的客观基础[J]
.修辞学习,2000(2):8-10.
被引量:27
9
李娟.
关于文体学若干问题的争论[J]
.外语学刊,2006(5):37-42.
被引量:4
10
曹石珠.
“无标点文字”不否定标点符号存在的价值——关于《标点符号的客观基础及其修辞作用》的质疑[J]
.当代修辞学,1991(3):24-25.
被引量:3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