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具有延续义的“S+了2”句式及相关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中的"延续义"曾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其实还有若干"S+了2"句式具有"延续义"。本文对这些句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探讨了句式的句法特点及"延续义"的来源,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复杂的"了2"句,也利于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作者
李洁
机构地区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延续义
了2
句式
句法条件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7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孟艳丽.
谈“S+T+没(有)+V+(O)+了”句式[J]
.汉语学习,2006(1):38-43.
被引量:8
2
王灿龙.
关于“没(有)”跟“了”共现的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1):41-50.
被引量:22
3
金立鑫.
“没”和“了”共现的句法条件[J]
.汉语学习,2005(1):25-27.
被引量:24
4
王巍.
语气助词“了”的一种语义变体及其语法形式[J]
.汉语学习,2004(4):35-38.
被引量:5
5
宋春阳,李琳.
别+V+了+NP"句式及相关问题[J]
.汉语学习,2003(3):65-69.
被引量:5
6
金立鑫.
“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38-48.
被引量:52
7
金立鑫.
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1):34-43.
被引量:64
8
卢英顺.
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3):430-435.
被引量:13
9
王红旗.
动词的特征与“别Ⅴ了_1”的歧义指数[J]
.语文研究,1999(3):11-21.
被引量:14
10
金立鑫.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1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武果,吕文华.
“了2”句句型场试析[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4-22.
被引量:11
2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3
刘勋宁.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22.
被引量:42
4
金立鑫.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1
5
杨宁.
从空间到时间的汉语情景和参与者[J]
.语文研究,1998(2):12-15.
被引量:3
6
梅祖麟.
明代宁波话的“来”字和现代汉语的“了”字[J]
.方言,1981,3(1):66-66.
被引量:4
7
沈家煊.
语用·认知·言外义[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4):8-10.
被引量:36
8
蔺璜.
粘状动词初探[J]
.语文研究,1996(3):21-24.
被引量:8
9
竟成.
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
.语文研究,1996(1):1-5.
被引量:61
10
王红旗.
“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兼论句子格式意义的概括[J]
.汉语学习,1996(4):14-19.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79
1
徐晓羽.
吴语江阴方言“了1”类词的功能分工与历史演变[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362-375.
2
干薇,陈振宇.
再论“险些、差(一)点”等仅差语的否定式[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1-52.
3
范晓蕾.
浅析单双“了”句的语义对立——兼谈“了_(2)”时体功能的划分[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39-262.
被引量:1
4
程铭.
现代汉语助词“了”的功能视角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6):121-127.
5
杜家俊.
英语的完成式与汉语的“了”对比研究[J]
.现代英语,2020(7):88-90.
6
杨稼辉,韩景泉.
事件回指与光杆事件句的时间解读[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481-493.
被引量:2
7
刘正光,施卓廷,张紫烟.
识解、时间维度与“了”的时体情三位一体[J]
.外国语,2023,46(6):45-56.
8
蓝利国.
壮语的否定祈使句“NEG+VP/AP!”——兼及汉壮对比与汉壮翻译[J]
.民族翻译,2019,0(4):64-78.
被引量:1
9
李立冬.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及其实现的句法条件研究[J]
.汉字文化,2021(S01):99-100.
10
杨柳.
山西原平方言中的“了”[J]
.汉字文化,2021(5):94-96.
被引量:1
1
金立鑫.
“没”和“了”共现的句法条件[J]
.汉语学习,2005(1):25-27.
被引量:24
2
庄见营.
假如我有三天失去光明[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00,0(3):36-36.
3
蒋协众,魏会平.
副词“可”的次类划分及其轻重读规则[J]
.殷都学刊,2008,29(1):112-117.
被引量:3
4
黄训经.
俄语中表身份名词的复数格形式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6(3):95-101.
5
郭杰.
时量的类型以及“V+[了]+时量+[了]”中的标记——兼谈“这本书我看了三天了”的延续性[J]
.语言与翻译,2007(3):25-28.
被引量:2
6
张静.
"天"和"日"一样吗?[J]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1(11):61-61.
7
吴梦婧.
介词“往”语法化的过程及词汇化[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4):18-21.
8
刘光明.
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J]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77-80.
被引量:1
9
刘光明,储泽祥,陈青松.
“单音动词+往”里“往”的语法化[J]
.古汉语研究,2006(2):14-20.
被引量:10
10
钟吉鸿.
批评性语篇分析:纽约时报对叶诗文的报道[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3,0(3):215-216.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