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7,共5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参考文献3
-
1尤奈斯库.《国王正在死去》,转引自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94页.
-
2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转引自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
3马丁·艾斯林.《荒诞派戏剧》,转引自刘明厚.《20世纪法国戏剧》,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42-143页.
同被引文献20
-
1冉东平.评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J].当代外国文学,1999,20(1):150-154. 被引量:7
-
2龙昕.贝克特戏剧与远古神话[J].外国文学研究,1999,21(2):47-50. 被引量:2
-
3舒笑梅.诗化·对称·荒诞——贝克特《等待戈多》戏剧语言的主要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1):56-59. 被引量:15
-
4张艳华.中西话剧舞台上的荒诞色彩[J].戏剧艺术,1988(1):58-65. 被引量:3
-
5成良臣.荒诞中见真实——从“荒诞派戏剧”看当代西方社会[J].外国文学研究,1991,13(1):28-30. 被引量:2
-
6金嗣峰.荒诞派戏剧和中国的荒诞剧[J].外国文学研究,1989,11(4):122-129. 被引量:2
-
7田旭修.论荒诞剧的变形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4(4):47-51. 被引量:2
-
8杨蓉莉.《等待戈多》与《车站》[J].外国文学研究,1988,10(4):117-122. 被引量:4
-
9严泽胜.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94,16(2):109-114. 被引量:11
-
10何成洲.贝克特的“元戏剧”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04,25(3):80-85.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6
-
1韩丹.《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的荒诞元素与中国特色[J].神州,2012(23):21-22.
-
2张小曼,曹敏,孙颖琳.翻译文学期刊对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J].学术界,2012(12):191-198. 被引量:1
-
3吴彦青.浅谈西方荒诞派戏剧与宗教之间的内在联系[J].戏剧之家,2017(4):17-18.
-
4范冬梅.荒诞派戏剧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3):1-6. 被引量:1
-
5高子文.《秃头歌女》:荒诞派戏剧的叙事策略[J].南大戏剧论丛,2016(2):111-121. 被引量:3
-
6宋沚桧.诺奖作品《等待戈多》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青年文学家,2015,0(2Z):97-97.
-
1黄光新.《潘金莲》: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热点[J].中国戏剧,2003(4):58-62. 被引量:1
-
2王定欧,王双才.古今同台的《潘金莲》[J].晚霞(上半月),2007(1):49-49.
-
3朝潮.譬如一只母鸡(创作谈)[J].星火,2016,0(6):44-44.
-
4鲁兵.《潘金莲》一议[J].上海戏剧,1986(4).
-
5钟铠蔚.由潘金莲的形象塑造看社会变迁对人的认识[J].文学教育(中),2012(3):8-9.
-
6刘蒙.现代戏曲《潘金莲》的艺术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1):52-53.
-
7韩日新.婚恋戏剧的嬗变──从欧阳予倩、田汉到曹禺[J].艺术百家,1994,10(4):90-96.
-
8郭继德.中西荒诞派戏剧之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1-35. 被引量:8
-
9黄光新.魏明伦与《潘金莲》[J].上海戏剧,1986(1):32-34.
-
10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六) 江湖人的楷模——武松、石秀[J].社会科学论坛,2010(21):133-13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