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
被引量: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基于互联网络所构成的社会不是单个人在互联网络虚拟空间中无序的简单的集合,而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在虚拟实践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彼此发生各种虚拟社会联系和关系的领域。虚拟环境、虚拟实践和虚拟社会关系是构成虚拟社会的基本要素。
作者
曾令辉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软科学项目(编号051223)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虚拟社会
虚拟环境
虚拟实践
虚拟关系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050
同被引文献
208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3
1
Rheingold Howard. The Virtual Community, T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1993.
2
卡尔·谢尔多.虚拟社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5.
3
阮美勤.虚拟社会,胜似人间.科技之友,1997,(2).
4
小阮.虚拟社会,媲美人间.中国科技信息,1997,(4).
5
徐晨.虚拟社会.计算机周刊,1999,(1).
6
茹宁.
虚拟社会伦理初探[J]
.理论与现代化,1999(9):21-23.
被引量:6
7
张运松.
网络的技术意蕴、特性与网络伦理[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2):66-70.
被引量: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欧仕金.
网络社会的哲学解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1):46-49.
被引量:6
10
张品良.
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学刊,2006(2):71-73.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张运松.
网络“双刃剑”及其伦理调节[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44-247.
被引量:7
2
王想平.
论网络道德基本规范的建构及其发展前景[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74-79.
被引量:4
3
严耕.
道德建设的全新领域——网络道德建设初探[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6):51-55.
被引量:39
4
钟瑛,刘海贵.
网站管理规范的内容特征及其价值指向[J]
.新闻大学,2004(80):82-85.
被引量:9
5
李华林.
对构建网络道德的思考[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5):88-90.
被引量:2
6
万资姿,刘仁营.
网络伦理与既有伦理的差异与联系[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69-72.
被引量:2
7
肖应连.
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J]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4):99-101.
被引量:9
8
张运松.
科技活动:人类自由的前提及其悖论[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25-27.
被引量:2
9
张品良.
网络传播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
.理论与改革,2005(3):54-57.
被引量:5
10
胡宝祥.
构建和谐社会:网络媒体的作用[J]
.网络传播,2005(6):44-4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050
1
陈光磊.
网络虚拟心理:现实与梦幻之间的心理空间[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60-63.
2
彭邦银.
民主政治建设的理性抉择:从网民参与到公民参与[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9,11(4):16-18.
3
张永进.
传统与超越——公安机关对虚拟社会管理研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3):29-33.
被引量:6
4
汪玉红,刘志辉.
网络伦理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S2):122-124.
5
王海峰.
和谐校园建设与网络道德体系的建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12):51-52.
6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7
吴春岐,刘加良.
民事审限制度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37-140.
被引量:2
8
苏志宏.
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9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10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同被引文献
208
1
韩飞雪.
音乐表演艺术机构与观众参与下的价值共创机理研究[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19,0(4):75-81.
被引量:4
2
陈积敏.
虚拟社会的特征及状况分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5):82-85.
被引量:9
3
邵培仁.
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7):5-8.
被引量:50
4
张东林.
科幻电影:在幻象与本体之间[J]
.电影艺术,1994(1):40-45.
被引量:34
5
张卫星.
政治意识初探[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4(5):102-108.
被引量:2
6
徐茜茜,朱进.
网络虚拟社会的基本属性初探[J]
.公安研究,2008,0(3):23-30.
被引量:4
7
张斌.
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36-138.
被引量:5
8
曾婷,朱柳萍.
网络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探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7):43-47.
被引量:4
9
王萍.
关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2(5):28-29.
被引量:1
10
曹荣湘.
数字鸿沟引论:信息不平等与数字机遇[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6):20-25.
被引量:67
引证文献
37
1
张永进.
传统与超越——公安机关对虚拟社会管理研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3):29-33.
被引量:6
2
范立国,王红斌.
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问题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6-40.
被引量:44
3
王杰.
大学生虚拟生存的道德困惑及其对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6):170-172.
被引量:1
4
王臻.
虚拟社会管理:关乎中国未来的“大设计”[J]
.电子政务,2011(9):21-25.
被引量:3
5
段丽华.
虚拟社会引发的安全问题及综合管控对策研究[J]
.辽宁警专学报,2011,13(6):74-77.
被引量:2
6
熊昌茂.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52-55.
被引量:3
7
崇维祥.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新的存在形式——以网络冲突事件为例[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34-36.
被引量:4
8
蒋广学,张勇.
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大学未名BBS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115-118.
被引量:4
9
马琳.
虚拟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状况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2):157-158.
被引量:1
10
王连伟.
试论虚拟社会中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J]
.黑河学刊,2012(7):175-176.
二级引证文献
105
1
李志强.
制度规范与网络社会公共安全治理——逻辑、特征及路径[J]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9(1):59-75.
2
王晓玲.
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问题解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246-246.
3
王臻.
虚拟社会管理:关乎中国未来的“大设计”[J]
.电子政务,2011(9):21-25.
被引量:3
4
段丽华.
虚拟社会引发的安全问题及综合管控对策研究[J]
.辽宁警专学报,2011,13(6):74-77.
被引量:2
5
熊昌茂.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52-55.
被引量:3
6
林恬伊.
网络公共事件对社会管理负面效应的成因及对策[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105-108.
7
朱四倍.
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和机制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47-51.
8
李爱民.
高校网络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探讨[J]
.继续教育研究,2012(5):10-12.
被引量:9
9
钟广慧,欧阳梓华.
加强和创新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对策探讨[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24(2):66-70.
被引量:2
10
祝军.
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与机制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131-134.
1
毛志荣.
虚拟实践及其特征[J]
.各界,2007(2):9-11.
被引量:2
2
路继初,罗军.
过渡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青年研究,1999(11):32-34.
被引量:9
3
陈相光.
网络生活的虚拟关系指导——兼论虚拟关系与现实关系的辩证[J]
.社科纵横,2011,26(12):159-162.
被引量:2
4
李琦,张金娥.
网络沟通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影响的调查[J]
.科技信息,2008(22):151-151.
被引量:2
5
杨劲威.
“宅”与媒介技术的反人道主义倾向——电视及网络的虚拟环境[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10):25-26.
被引量:3
6
陈联俊.
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J]
.湖北社会科学,2013(2):43-46.
被引量:8
7
李富家.
论虚拟实践的崛起对当代青年的负面影响[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5(4):21-23.
8
王德芳,余林.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62-467.
被引量:17
9
张风华.
高校德育网络环境与大学生的社会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9):236-236.
被引量:1
10
杨阳,刘品阳.
虚拟环境中的知识整合[J]
.情报杂志,2010,29(7):93-96.
被引量: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