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景岳全书》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景岳全书》中所载治胃脘痛的131首方剂为依据,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药物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张景岳认为胃脘痛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以温补为主,辅以理气和胃之法,药味多为辛甘入肝胆、脾胃经的药物,阴阳并调,补泻兼施。
作者
苑立博
方向明
窦晶晶
凡巧云
许晓洲
杨默
燕炼钢
单红梅
机构地区
安徽中医学院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9-11,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关键词
景岳全书
胃脘痛
用药规律
分类号
R2-09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8
1
张霆,杨海燕,戴锡孟 黄文政.
朱丹溪用药规律及其特色探秘[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2,24(7).
被引量:2
2
谢鸣,徐寿生.
易水“肾命观”形成及其意义[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4-7.
被引量:3
3
刘亚.
张景岳对呕吐的辨治特点[J]
.四川中医,1994,12(2):9-10.
被引量:2
4
王惠君.
《伤寒论》桂枝的配伍应用规律探讨[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3):217-218.
被引量:11
5
郑璇.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122.
被引量:8
6
谢文英,李素香,樊岚岚.
张介宾的阴阳论探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3).
被引量:4
7
刘连友,周湘忠.
冠心病抗血小板药治疗近况及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14(9):689-691.
被引量:2
8
徐江雁,刘文礼,李振华.
李振华胃脘痛辨证规律探讨[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12):11-13.
被引量:3
9
付淑文.
对“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理解与应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5):288-288.
被引量:7
10
李冀,闫忠红.
段富津教授辨治胃脘痛的经验[J]
.四川中医,2007,25(7):3-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王海铭,康静.
论“阳常有余”与“阳非有余”[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2):6-8.
被引量:1
2
杨丽祥.
彭哲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经验[J]
.中医学报,2013,28(4):509-511.
3
颜青鲁,王兴鸿,殷世鹏.
张介宾脾胃学术研究综述[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164-164.
被引量:2
4
梁子钰,李俊德,龙子弋.
浅析易水学派学术源流及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特点[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8):1054-1056.
被引量:7
5
周超,郭锦晨,杨勤军,冯烨,马翠翠.
孙一奎《孙文垣医案》胃脘痛从脾论治验案探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90-9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杨佳一,赵俊,田会玲,任菁钰,汪子栋,刘浩,李志刚.
“脾肾互赞”理论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607-2614.
被引量:21
2
许孟月,王子雯,李建伟,刘学伟.
试论《珍珠囊·疮疡主治心法》对带状疱疹遣方用药的启示[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89-91.
被引量:1
3
付书璠,郭锦晨,纵艳平,孙宇洁.
道家学说对新安医家孙一奎命门动气学说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0):9-11.
被引量:5
4
高兵,王键,郭锦晨,程悦,黄辉,纵艳平,冯烨,张浩.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新安王氏内科辨治胃脘痛的数学模型[J]
.中草药,2018,49(23):5705-5711.
被引量:8
5
张娜,郭丽颖,贾建伟.
从湿论治泄泻[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68-71.
被引量:17
6
吴四智,陈佳,陈孝银.
从不同角度谈“脾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依据[J]
.新中医,2016,48(10):6-7.
被引量:18
7
刘慧敏,郭锦晨,高婷,张进军.
新安医家王任之治疗消渴病经验探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5):28-30.
被引量:1
8
丁丽敏,孟超,麦晓浩.
《孙文垣医案》中含人参处方用药规律研究[J]
.河南中医,2019,39(1):142-145.
被引量:2
9
卢贵财,彭晓燕,关子欣.
自拟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研究[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4):150-151.
被引量:2
10
郑泉源,李瑞雪,何阿燕,冯雪兰,李芮芮,龙明豪,夏景富.
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老年性胃脘痛用药经验探析[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0,26(8):21-23.
1
李季.
浅谈中药炮制对药物功效和药物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36):361-361.
被引量:1
2
韦薇,郑玉琴,李海燕,翟文静.
清代《虚损启微》对“虚劳”治疗的用药规律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2):275-277.
被引量:3
3
刘长云.
半夏泻心汤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J]
.工企医刊,2010,23(3):42-45.
4
王天秋.
半夏泻心汤临床治验举隅[J]
.国医论坛,2012,27(4):7-7.
被引量:1
5
俞俊薏,常青.
张景岳阴阳并调学术思想与中医带瘤生存思维的临床探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3):159-161.
被引量:6
6
刘兴明,陈桂春.
炙甘草汤临证治验[J]
.陕西中医,2006,27(2):235-236.
被引量:1
7
焦宁,张登山,徐瑞荣.
《理虚元鉴》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138-2139.
被引量:5
8
凌扬.
炙甘草汤临证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662-663.
9
人身三宝精气神自古养生重根本[J]
.老年人,1995(7):40-40.
10
张文昊,张汉涛.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泄泻的体会[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40-41.
被引量:6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