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带状疱疹——皮肤表现型、并发症和治疗
被引量:
2
Zoster Manifestationsformen an der Haut, Komplikationen und Therapi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带状疱疹属神经皮肤性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正常情况下不经治疗4周内可完全自愈。带状疱疹由内在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再激活所致。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以及抵抗力减弱,如恶性肿瘤、HIV感染、放疗、化疗以及器官移植等医源性免疫抑制。 由于带状疱疹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
G.Gross
江文
机构地区
Klinik für Dermatologie und Venerologie der Universitt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出处
《德国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流行病学
并发症
治疗
分类号
R752.1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1
1
全小荣,廖丽君,李光萍.
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4):211-212.
被引量:9
2
丁志进,苏黎.
红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94例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592-592.
被引量:9
3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
4
刘代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37-238.
被引量:4
5
谢芳,张汝芝,金慧玲.
紫外线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12-1013.
被引量:12
6
巫建辉,郭志力.
电针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1):39-39.
被引量:5
7
司晓青,马国明,李俊巧,辛琳琳.
高功率红光治疗仪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5):316-317.
被引量:14
8
王黎.
红光治疗带状疱疹98例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5-56.
被引量:9
9
付景兰,董文毅.
电针艾灸治疗带状疱疹36例[J]
.中国针灸,2002,22(5):314-314.
被引量:13
10
谢继红.
带状疱疹患者的神经痛与生活质量[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610-3611.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
1
陈胜平,陈锦华,陈向齐,吴洁,牛高祥.
阿昔洛韦联合高能红光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免疫功能下降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观察[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3,6(3):146-148.
被引量:22
2
李文娜,蔡国良,王玉珍.
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506-150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王志斌.
阿昔洛韦、胸腺五肽联合窄谱UVB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7,30(4):149-150.
2
张海峰,王怡心,茅贝珍.
围刺联合高能红光对带状疱疹早期干预研究进展[J]
.吉林中医药,2014,34(1):105-107.
被引量:4
3
刘伟.
窄普中波紫外线联合香菇多糖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分析[J]
.河北医学,2014,20(9):1516-1518.
被引量:3
4
汪静.
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泛昔洛韦、胸腺肽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4,35(35):7804-7805.
被引量:3
5
俞晓燕.
红光照射联合伐昔洛韦护理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0(2):377-378.
6
茅贝珍,张海峰,冯健清,张立坤,王怡心,庄丽华,陆燕洪.
毫针围刺配合高能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51-352.
被引量:8
7
韩冯,林莉,徐翔,李建勤,马红利.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变化[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5,34(2):47-49.
被引量:4
8
许颖.
胸腺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0):83-85.
被引量:3
9
刘银妮,康朝霞,何权.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50-1052.
被引量:13
10
许衍慧.
紫外线光疗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212-214.
被引量:2
1
阎焕东,顾绍裘.
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内浸润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型[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4):232-233.
2
侯朋,叶承耀.
单克隆抗体对斑秃皮损中T细胞亚群的免疫组化表现型鉴定[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89,22(6):375-377.
被引量:2
3
米庆胜,陈明,陈洪铎.
硬红斑皮损内浸润细胞免疫组化表现型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27(4):233-234.
被引量:1
4
WhitemanD.C.,BrownR.M.,PurdieD.M.,Hughes M.-C,张宪旗.
低龄幼儿黑素细胞痣:表现型、日晒和防晒措施[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0(6):4-5.
5
先天性皮肤病[J]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1):149-150.
6
刘平,卢宁,苏慧,李林丽,宋健文,杨荣丽,刘钰泽.
先天性厚甲症2型一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1):118-122.
被引量:3
7
病毒性皮肤病[J]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12):140-141.
8
杨日东,林泽.
痤疮皮损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7(4):208-209.
被引量:7
9
皮脂腺及皮下脂肪疾病[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94,0(1):47-49.
10
Vente C.,Neumann C.,Bertsch H.,R. Happle,牛新武.
斑点状雀斑样痣综合征1例报道[J]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0(3):7-7.
德国医学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